那么大一块石头怎么就跑到那么高的地方了,还在悬崖边上,竟然没有掉下去,奇哉怪哉!出了太阳的峰顶风光
早上6点起床,收拾东西,退房,6点半出发,到换乘车站坐上上山的第一班车。7点半到云谷寺,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有一天时间,晚上的火车回北京),坐缆车上到白鹅岭,接下来就都是走路了。刚开始的一段路程,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满眼都是黄山的秀丽风光,黄山真的很美,比在书上电视上看到的更美,身临其境犹如置身画境,放眼四周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随便拍一张照片,不需要考虑构图光线什么的,都像大片(想不出更好的词了)。好景不长,没过半个小时就下了大雾,目测能见度不足20米,什么都看不见了,在大雾中跟着路标行走,具体路线也记不清了,就写几处印象深刻的景点吧,顺序也可能不是实际走的顺序。 首先是飞来石,那么大一块石头(高12米,长7.5米,宽2.5米,重约544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那么大一块石头怎么就跑到那么高的地方了,还在悬崖边上,竟然没有掉下去,奇哉怪哉!师兄让我推一下,看会不会掉下去,我一堆纹丝不动。地质学家认为,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形成的,可谓天造地设。87版《红楼梦》中的顽石就是这块飞来石,机缘巧合,令人感叹!再有就是黄山“四绝”之一的迎客松了,作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黄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高不到半米到十多米,大大小小漫山遍野的黄山松,都有着奇特的生长方式,它们扎根岩石缝里,没有泥土,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有一些甚至长在悬崖峭壁上,正可谓咬定青山不放松,枝丫都向一侧伸展,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黄山松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比长白山的美人松多了一份韧性,少了一份秀丽。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光明顶,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总坛所在地。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因为地势平坦,所以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我们上去的时候周围都是浓浓的大雾,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没有欣赏到光明顶的美。 之后一直到天都峰脚下都是缓缓的阶梯,有上有下,都不陡,师弟下山的时候跑的比兔子还快,一上坡就怂,坚决不和我们上天都峰,说在新道口和我们汇合,我和师兄就去攀登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峻的天都峰(莲花峰没有开,检修?)。师兄很轻松的走着,而我真的是攀,手脚并用,抓着两旁的绳子艰难的往上爬。那坡真陡,至少有60度,大雾外加小雨,阶梯湿滑,两边是光滑的石坡,往下看一眼都心一紧,这样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我的梦境中,梦见自己在很高很陡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坠入无底的深渊,那种来自心底的害怕让我战栗。到达峰顶的时候来了阵大风,吹散了大雾,太阳还露了个脸,赶紧抓拍了几张照片,回头翻看,天竟那么蓝。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今有民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五岳一个也没有去过,不知五岳如何,但天都峰确是奇峰,其险其俊令人惊叹!下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丝毫不比上山容易,还是那么陡那么滑,穿过一条只能容一人通过还很陡的一线天时,只有我们两个人,连师兄这样走过不少名山大川的人都害怕了,两边光滑的石壁往下滴水,没有可以抓的东西,脚下的石阶也是湿嗒嗒的,只能用手臂和身体撑着两旁的石壁,一个阶梯一个阶段往下蹭。心想,这要是滑下去,都没人发现我们失踪了。从天都峰到新道口一直是很陡的台阶,师兄在前面走的看不见了,我自己慢慢的小心翼翼的走,到后来腿也不灵活了,即使是缓坡也不能轻快的蹦跶了。快到新道口的时候下了阵雨,想到路边一个小亭子里避会儿雨,一个抬人的人力夫说亭子是他的,要问我们收10块钱,无语,另一个人说要投诉他,穿上雨衣继续下山。在新道口到半山寺的路上,遇到三只猴子,那么大那么胖,比峨眉山的猴子可胖多了,也干净的多,挺可爱的。景区的猴子不怕人,还向游客讨吃的,一只猴子突然伸手抓前面一个人的腿,吓得我赶紧把手里的包藏到雨衣里面,我可打不过这家伙。只有我一个人不敢逗留,迅速离开。到达半山寺,和他们汇合后坐车回汤口镇。时间还早,就去昨天本该去的那家山里土菜楼又吃了一次臭鳜鱼毛豆腐。之后坐汽车到黄山市,高铁到合肥,火车回北京,一路无话,合肥黄山行到此结束,白天坐车无事可干,记下这几天的见闻,以资纪念。



师弟刘小炸,炸天的炸


没有雾的黄山

不久就下了大雾,由于雾太大,看不见飞来石的远景,近景没拍,这张是网上下载的,最接近我们看到的样子,请忽略上面的雪

和飞来石的合影一张…


大雾中的迎客松


翻遍相册只有这样的光明顶…



攀天都峰

险道

出了太阳的峰顶风光


石室

下山

一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