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窑古村落,位于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碗窑,旧称蕉滩碗窑,福建移民迁于此后,改称碗窑。 门票信息: 30元/人 交通信息: 自驾线路:经G15高速,观美出口,往桥墩方向,进入桥玉线到达景区。 公共交通:苍南动车站下,到灵溪汽车站,乘坐至桥墩的巴士,换车至腾洋的巴士,到碗窑大桥下车。

旧时的水车,还是很智能的,利用水流的力量来实现自动的敲打,我也不知道是敲打啥来着,不过一看就是很有智慧的体现。

这就是水车的原理,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水车转起来。

在古时候,可以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呢。

在路边的小草从中,还发现了一个刚刚长出来不久的小西瓜,好想解渴呀。

据当地《巫氏宗谱》记载:“巫氏第十五世志益公,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闽汀连邑,也就是现在的福建汀州连城县,迁居我浙瓯昆蕉滩之东,素业陶瓷传家。”此后不久, “实业瓷矿,屋宇连亘,人繁若市。”产品销往福建、江西一带。

这个风光优美的村落,是明清时期浙南地区民用粗瓷的生产基地。景区开发程度不高,村中的陶瓷工场和明清风格的老民居、老戏台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生活着许多当地人,游人不多,时常会遇见些来写生的学生,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可以说非常的安静,这里的房屋多是以石块垒砌,或者用木头搭建,屋檐上吊着红灯笼,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拍出的照片又多了几分古朴的感觉。村中有少数农家乐可解决餐饮问题,也有几户人家卖些山里的干货,好在游人不多,不太会有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

古戏台,美女在深情的望着什么吗?

来这边可以体验一把,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

在古窑的对面,两位师傅正在专心的编着竹编,看到我们来了,还带着长枪短炮,对着他们,师傅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呢?

竹编这么高超的技术,现在都很难得看到了。

该村清代青花窑址保存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村周围山脚及下垟一带,烧制产品有碗、盆、盏、杯、瓶等,窑床设施和产品烧制、装饰等颇具瓯窑特色。

其烧制作坊等原始设施,如水碓、瓷土漂洗池、沉淀池及窑床等遗址、遗物,尚能较完整地保存。这就是陶瓷加工制作的厂房,矮小,工具简陋,以水碓舂土,车盘以原木板制成,用手曳引。窑以砖土拱就,沿坡而立,层层叠叠,共有八九级,又名阶级窑。每件成品从舂土垤出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全凭手工操作。现尚存厂房几十间、碗窑一座。

村落居中的古戏台,木构建筑,保存完好。戏台基高2米,面阔4米,通高8米余,四角立柱,平面呈方形,有后楼筑设。屋面盖瓦,歇山造,外观呈亭台状,造型典雅精致,顶面藻井留有戏曲故事彩画。戏台前为天井和三官庙,庙内藻井等装饰同样完好精致。

顺着平缓台阶上山,便能依次游览三折瀑了。三折瀑是村中最漂亮的自然景观。

沿着步道一直往前走,就来到后山的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村落的大致结构,散落在山水之间。

背靠大山,前有湖泊,地理位置是不是非常的赞呢?

俯瞰整个村落,散落在大山的凹处。

这是古村的一个入口处。

进入景区后,经过村口往西边的主入口方向走,首先去参观碗窑博物馆。博物馆是由朱氏祖宅改建的,两层的古建中,能看到历代本地生产的各种陶制碗碟、酒壶等等,也有陶工艺流程简介供了解。

古村有两个出入口,二者相距约3.5公里。中巴车停靠在次入口的桥边,过桥步行五六百米便是售票处。村中的看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古村本身,观赏老宅子和古窑,二是以西面三折瀑布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虽然常常只有零星几个散客,村中已规划出一条挺合理的游步道,游人顺着步道绕个大圈便能参观所有主要景点,全程大约两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