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独乐寺,是因为近代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据说这是他最喜爱的一座寺庙了,终生自己出资保护这座寺庙。 关于独乐寺寺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杜梨”的谐音而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其三,独乐寺为安禄山起兵叛唐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安禄山所命,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而命名。而最后一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梁思成,林徽音《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写: “蓟人又谓: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禄山所命,盖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云。蓟城西北,有独乐水,为境内名川之一,不知寺以水名,抑水以寺名,抑二者皆为禄山命名也。”

独乐寺在我国建筑史上以“三最”著称。第一“最”:寺内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第二“最”:阁中观世音菩萨塑像,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第三“最”:寺中山门带鸱尾饰物的屋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谈到蓟县独乐寺,就不能不说到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他和独乐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一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上就是他对于独乐寺的测绘手稿。

这就是进入山门后的“哼”“哈”二将。怒目圆睁,守护古刹。 这是左侧的“哼”将。

这是右侧的“哈”将。

观音阁门前的唐柏,树龄已逾千年,上面挂满了前来祈祷许愿的人们挂的许愿条。乾隆皇帝在《憩独乐寺》诗中有“少年频此宿,古柏镇前庭”之句,其中“古柏”即指此树。

唐天宝年间,独乐寺刚刚建成,正缺一块匾额,恰逢此时诗仙李白游玩至蓟州。方丈拿出当时闻名于蓟县的名酒(后来的盛清缘御酒)来款待李白。 到寺中拿出酒来,只见李白打开酒罐,轻轻一闻立刻大叹好酒好酒,不待方丈拿出酒杯就直接喝起来,边喝边感叹此酒之好,喝的好不尽兴,不知不觉便喝的酩酊大醉。待方丈请他来题匾之时,李白乘着酒兴提笔一挥而就“观音之阁”四个大字。第二天,当人们把匾额挂上去之后,现场一片哗然,原来“观音之阁”的“之”字上少了一点。这下急坏了住持,急忙跑到李白面前躬身施礼:“先生您看如何是好?”李白一愣,接着便开怀大笑说:“住持给李白的美酒少了一点,李白给住持的字便少了一点。”住持赶紧差人备上两坛昨日喝过的闻名于蓟州的酒,笔墨也随之奉上。但见李白抱坛狂饮,一边喝一边叫好,直至脸红微醉时,抓起毛笔,蘸满浓墨,眼望大匾,踉跄两步,一个举火烧天,笔脱手而出,只见笔尖不偏不斜,正好点在“之”字头上,此时人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就是著名的李白飞笔醉点之字,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 观音之阁匾,“阁”字下有“太白”二字,清晰可见。

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被称为“十一面观音”。此观音面容丰润、面目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走进观音阁,梁思成指着底层的内墙说:“这里面有明代重绘的壁画,后被人用灰给抹上了。乾隆的‘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画’的诗句可为佐证。”后来,正是根据他的指点,才剥揭出包括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在内的巨幅壁画。随后,梁思成组织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15名学生到独乐寺测绘,并进行具体指导。 可以说,没有梁思成,就没有现在我们可以看见的独乐寺。

报恩院。

在观音阁的月台上,梁思成指着咸丰皇帝所题“具足圆成”的匾额说:“‘具足’是佛家语,‘圆成’不是佛家语,应为圆通,是咸丰弄错了。”他又指着观音阁四角的8根支柱说:“这是乾隆十八年加上去的,意为防止檐角下沉,结果使四角失去平衡,破坏了力学原理,影响了美观和壮观。”

最后来一张航拍的独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