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繁荣,雅俗之间相互渗透。思想文化的复古,进而产生出生活情趣上的追古摹古。 最合乎士大夫审美理想的“苏作”,逐步成为深入人心的典范。不但是清雅天趣的生活时尚,也是生活方式的反映。 竹刻艺术至明代中期开始成熟,形成诸如以"深浮雕、透雕"为特色的嘉定竹刻,以"简刻、浅刻"为特色的金陵竹刻,以"留青雕"为特色的浙派竹刻等。 清中后期,苏州折扇工艺的兴盛促进了苏作竹刻的发展。苏作竹刻擅于以刀代笔,结合吴门画派的艺术特色,逐渐形成了以浅刻技 法为主的吴门竹刻风格。 嘉定文人周颢,工画而兼竹刻,以画法入刻,用刀如用笔,是融南宗画法入竹刻的第一人。 苏州牙雕多为从事竹、木者转入,明代鲍天成以犀角雕刻著称,也擅长雕琢木器竹器,有“精巧为三吴冠”。 苏州年画,又称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中期。清雍正、乾隆年间主要集中在山塘街、北寺前、闾门内桃花坞一带。苏州门神常见有神茶和郁垒、赵公明和燃灯道人、秦琼和尉迟恭。 时至今日,竹、木、牙、角、玉等各类雕刻工艺,仍以高雅空灵的审美引领工艺美术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