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著名佛寺,有“川西第一大寺”之称。在云顶山巅南部。南朝始建,后多次重修。现存10殿、4堂、4楼、2园、1石坊及大、小山门等,主要有大雄殿、观音殿、哼哈殿、财神殿、关公殿、罗汉堂、文殊楼等。寺内现存4地镂雕蟠龙抱柱、数十幅清代彩画和几通石碑,其中七佛坊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青石雕砌,三间四柱,上浮雕7尊坐佛、人物故事和花鸟虫鱼图案,有“雄轩壮丽,甲于西川”的赞誉。

慈云寺位于四川成都市金堂县云顶山顶。始建于齐、梁间,原名清修寺。历代增修改建,隋为天宫殿,唐改云顶寺,宋赐名祥符禅院,元赐名护国朝天寺,明改慈云禅院,明末清初毁于兵燹。清康熙七年(1668)由僧竺意重修。乾隆年间(1736~1795)又经祥芳增修。嘉庆年间(1796~1820)改建山门,光绪十二年(1886)新建罗汉堂,规模达到十殿、四楼、三堂、二园一坊及四房。

中轴线上,天宫殿为石木结构。门首有“古天宫寺”刻石,两旁牡丹、菊花宝瓶浮雕以及“龙、虎”两大字基本完好。殿为悬山式顶。面宽3间13.1米,前后檐柱均有石刻楹联。 观音殿为石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柱础分别镌刻多种纹饰。全殿面宽5间24.3米,垂带踏道14级,后檐柱有滚龙抱柱石刻,前后檐柱、前金柱均有刻制楹联。

七佛坊建于乾隆26年,石质四柱三门三层门楼式建筑。双面浮雕、透雕、圆雕佛像、花卉、禽鸟、走兽、殿宇,各种纹饰图案。是川西地区现存最完好的文物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碑坊。七佛坊其中有一整石镂空的鸟笼,能够周转自如,最为奇特的是在群鸟出没的地方却无鸟窝鸟粪,故又称为“无尘坊”,观赏“无尘坊”还可以品尝到“无垢水”。“无垢水”在煮沸过后没有尘垢,回味甘甜,经久饮用可以防止结石,对人体十分有益。

左轴线上最前面是据传为张僧繇绘画洗墨的“莹碧池”,池后即送子殿及关圣殿,均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前檐柱有深雕彩绘滚龙抱柱。柱础镌刻纹饰。次间柱、壁上有彩绘浮雕。全殿面宽3间13米,通高6.1米。 鼓楼,为歇山式顶石木结构,面宽4间15.9米,通高8米,与右轴线复建钟楼左右对称。

西花园为前后左右各5间之木结构封闭式建筑。前面面宽22.35米,通高6.9米,左右厢房面宽23.1米,通高7.1米,后面正房面宽21.25米,通高6.9米,前后左右各房四角均用偏房连成整体。院内则为花园及假山水池。 祖堂为悬山式顶双排石木结构建筑,前排面宽7间,后排面宽5间,均长22.3米,为该寺供奉历代祖师之所,后排檐柱上均有刻石楹联。

罗汉堂为一“田”字形封闭式石木结构建筑。四周回廊面宽均为8间34米,中间“十”字形部分,四面面宽均为5间19.85米,通高6.1米。正中还有一伞形藻井。此堂原有五百罗汉。1988年开始由寺僧集资塑像复原。 右轴线上钟楼之后为五观堂,1986年新建。左右两排是对称砖木结构,半圆式门窗。面宽5间20米,为寺僧炊事及食堂用房。

镇山兽威风凛凛

据说这里供奉的是肉身祖师。

许愿树上红绸飞舞

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把古城墙走完,深感遗憾。

依山而建的古城墙至今保存完好,这也是一大奇迹

烽火台依然傲然挺拔

俯瞰滚滚沱江,脚踏巍峨石城,岁月悄然流逝,只有城墙犹在。

黄昏残阳下,站在云顶山炮台边,阵阵秋风从远空吹来,呜呜而鸣,在我脑子里仿佛变成了戈击镞飞、拔寨夺城的攻伐声。当年,如蚁般的将士各自为了守土拓疆,云集要塞,血战山岗,那浓烈的血腥味儿,将葱绿山川熏染得格外令人窒息。南宋抗元英雄的气质与这里的山水同在。

汉将军柏经历千年风云变幻,如今依然坚守云顶山

穿越城门可开车直达山顶,方便了游客。

在城门上往下看

云顶山风景区,海拔982米,山势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环绕数里;上有平地数十亩,状若城垣,故又称“石城山”,为宋末八大山城防御体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遗址。山上林荫霭深,有“云顶日出”、“雾山云海”、“云顶晴岚”等胜景。山顶上的大云顶寺,建于南北朝,名清修寺,清康熙时重修。山上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小云顶山距大云顶山2.5公里,山峰瘦削,全山共有110多种树木,浓荫蔽日,翠绿满山。金堂小三峡系沱江切断龙泉山脉形成,峡长10公里,山高谷深,江水奔腾出峡,气势磅礴壮观。 因为全程徒步,时间不够,未能全部游完,但云顶山的风景确实不错,又有历史的故事的内涵,又是佛教香火旺盛的寺院,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