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寺、巴扬寺代表着高棉的鼎盛时期,也是吴哥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但当你走进塔布隆寺、走进崩密列,你会发现吴哥最多的不是完整,而是分崩离析。如果说塔布隆寺还有被修复的可能,但在崩密列(Beng Mealea)面前,所有的学者都只能摇头感叹、无从下手。这座距离暹粒市区有80与公里的古城,鲜有游客,可以说还保存着当初被探险家发现时最初的模样。

什么是废墟,崩密列就是吧?那些被树根挤压破碎四处散落的石块,那些爬满藤蔓苔藓的雕像,那些在风里雨里支离破碎的残砖断瓦,这里早就没有了完整的建筑,有的只是艳丽繁华褪去后的斑驳和一个帝国逝去后的苍凉。

这里距吴哥甚远,游人稀少,旅行团更加不会光临。我偏执地走出规定的参观路线,走进废墟。平静的风声,婆娑的阳光,在树影之间斑驳,静得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或许这也是时间的声音吧。

桥不是桥,路不是路,墙不是墙,城,早已不是城。但那些细密的雕刻还在,那些年月的记忆还在,那些光阴的的斑驳也还在,被深深得渗透到每一片子每一块青苔里。我极力去想象千年之前,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是怎样微笑、哭泣、愤怒、原谅,是怎样出生、成长、老去、死亡,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如果所有历史、所有的美都有它的终点,是否就如眼前的这片废墟一样?

我不由得想起因为战争而被迫停止修复的巴方寺。光阴是延续的,文明是延续的、信仰也是延续的,但它们会被天灾人祸打断,会被时间消融。我们站在一个时间与空间的节点,遥想古人的过往,猜测自身的未来。我们会为将来的人们留下什么?我们传承给将来的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