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一段历史,一代人的记忆,在时间的冲刷下,这些老街总会暗藏着许多故事,很多南洋回国祭祖的老华侨们在回到海口的时候,总是会到古街中转转,给身边的朋友和孩子们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和华侨们致富的心酸传奇。 广义上的“海口骑楼老街”其实是一大片拥有骑楼风格建筑的历史街区,在这片老街区有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可以感受到海口老城的样子,看到海口百姓的市井生活。70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这里斑驳的老墙依然散发着南洋的迤逦风情,走进骑楼老街,随处可见古朴的廊柱、露台、窗楣、浮雕,带给人们优雅的古韵和艺术的美感。 海口骑楼老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街,因为横跨人行道而得名,骑楼最初是西班牙和英国人在南洋殖民的时候传到了南洋,下南洋回来的华侨又把骑楼的形式带回了我国的华南沿海地带,并逐渐的流行了起来。 因为这里夏季炎热而且雨水很多,骑楼这样的建筑有防晒和躲雨的作用,而这种墙挨着墙、楼挨着楼的设计也让大家彼此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骑楼的楼层一般只有两三层高,下面是商铺上层是居住的房屋。

清凉补的传说——秦始皇一统七国之后,开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大军推进至岭南一带。由于中原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湿润气候,纷纷得病,军队战斗力大减,屡战屡败。正当众将士束手无策之时,随军大夫研发了一种药食两用的粥,以莲子、百合、沙参、茨实、玉竹、淮山、薏米为原材料,经过加工成浆状食之。服用后人感镇静、精力充沛,军队重新作战勇猛。 赵佗感慨的说,食之清热气、补元气、可称清补凉也。为了保证战斗力,赵佗命令其部下每天晨起必须食用一碗清补凉,秦朝灭亡后,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起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市。他在位66年,是名符其实的"长寿翁"。 鸡屎藤——一种蔓藤类植物,是很好的滋补品,有清热、解毒、去湿、补血的功能。喜欢生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生命力很强。因为叶子用手揉烂后初闻有一股鸡屎味,所以才有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但其实久闻又会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书本上,文人雅士为鸡屎藤取名"鸡矢藤",但民间却仍然喜欢这种直白的称呼。 看到鸡屎藤略显不雅的名字,如此重口味的小吃当然要一品为快。在琼海,鸡屎藤是夜宵当之无愧的主角。夏天,一碗冰镇椰奶鸡屎藤粑籽,冰爽宜人香甜糯软;冬季,一碗热腾腾的鸡屎藤耙仔,伴着红糖姜丝的香味,可以驱散一天的倦意。 过去名不见经传的"鸡屎藤粑仔"现在成为广西、广东、海南沿海地区最有名的小吃,更被列为"中华名小吃"之列。 芒果肠粉——滑嫩如丝,柔软沁甜的甜蜜漫天袭来,让人爱不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