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寓所偏安于寺院深处,不为外人打扰,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如今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建立在西方寺的旧址上
扬州的再度繁华不仅带动的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吸引了一批文人志士汇聚扬州,形成扬州独特的文化艺术。这其中代表的就是“扬州八怪”。如今,天宁寺内展出的是扬州八怪的作品。 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如今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建立在西方寺的旧址上。而西方寺之于扬州八怪的渊源则来自于八怪之一的金农。 西方寺的前身是隋朝所建的避风庵,原址在大江之滨,风浪作时客舟皆泊庵前。唐初于庵前掘得石佛三尊,唐太宗闻其事,特敕赐“西方禅寺”额。唐永贞元年(805年),僧智完迁建西方寺于今址。明洪武五年(1372年),僧普得重建。
大殿内的枋梁依旧古朴,脱色的红漆并未掩盖它曾经的光彩,反而更加动人。 梁上的彩绘和楷体铭记依旧清晰,清晰地如同屋檐下纪念的这几位“扬州画派”的思想。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扬州八怪”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其独辟蹊径的立意、不落窠臼的技法以及特立高标的品行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刻。
晚年金农流落扬州,借宿扬州西方寺,鬻书卖画度日。 孤寂独处,物质上的窘迫,却无法掩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寓所偏安于寺院深处,不为外人打扰,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静处的先师默默地品尝着时光的味道,将它一点点在宣纸上铺展,铺展。 偏安一隅,淡泊名利,人生的追求只在对灵魂的层层叩问。 特立独行但却目标清晰,人生的理想道路何尝不是这样?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古老的扬州在繁华的背后涌现出的文人才气还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