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有一座三级砖木结构,攒尖顶楼阁式的建筑。 这便是文昌阁,曾经的扬州府学建筑遗存,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

作为一个文化古城,这样的建筑群是不可缺少的。 文昌阁也是我在杨州古城区的最后一站。 之后,我便沿着大运河的走向向南,近距离体察这一古代交通壮举。 实际上,不论是京杭大运河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扬州曾经的千帆都集中在这条南北向的水路上。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条穿越古今的水上通道吸引了我的一次次漫游。

扬州段的古运河向北连接淮河,向南连接长江。 扬州城南的这处“古运河”石碑上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

此处不仅见证了鉴真大师的孤舟远影,也同样目睹了康乾大帝的南巡礼仪。

文峰寺是将市区五中内的明代建筑万寿寺的大雄宝殿、藏经楼、戒台搬迁至文峰寺修复。 曾经的文峰寺早已不见了踪影,但是塔依旧还是那个塔。 寺内的白鸽并不惧匆匆行人,就如同不惧时光一样,匆匆时光并未打破寺内悠远的木鱼声,僧侣们依旧守候在运河旁边,白鸽也依旧的聆听着叮咚铃声,不知疲倦。

方丈挥舞着向远方的客人道别,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鉴真远渡。

杨柳飘扬着为远去的行人示意,我顺着运河的方向继续向南,看着河道的越来越宽阔,我明白远方的天际一定更不一样。

弯弯运河流水不息,悠悠行舟千帆竞发。 郭沫若曾有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在日偏西斜的扬州,我顺着大师的足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