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位不记得姓名的网友的推荐下,出发前3天,恶补了徐广源先生的《清西陵史话》。没想到,能在如此专业的学术论述中找到了许多感兴趣的地方,看的也是津津有味。全书仿佛一本详尽、系统、通俗易懂的说明书,还夹叙夹议的讲了历史上和清西陵有关的故事,旁征博引的与其他清皇陵甚至明陵做了对比,可见其研究成果的丰厚。看古建筑没有这些知识,真是白看。读了书再来,立马感觉不一样了。

梁鼎芬,弹劾过李鸿章、奕劻和袁世凯、主持过书院,未得中重用却一腔忠心。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崩逝后,他前往痛哭举哀,长跪不起,瘫坐在崇陵地宫想要殉葬。若不是及时被人发现,今天的地宫恐怕将是另外一副样子。 溥仪念他忠心,将崇陵因经费不足不能种植树木的难题抛给他。他除了带头捐款,还到京城挨家挨户找宗族大臣家赠送崇陵雪水,进而劝说他们捐款。若对方不给,或者给的不符身份,他或施以激烈的言辞,或定期回访,直到对方掏够钱为止。如此这般,竟也凑出了一大笔钱。50多岁的他又带头亲自植树,最终种树4万多株,如今已绿意成荫,亦成为陵区一景。 他临死前,在手书给溥仪的奏折中劝勉皇帝“勤学亲贤,谨身纳谏”,并在西陵购得一处私人田地,死后入葬,继续为光绪帝尽忠守陵。 看完这段“言尽有泪、泪尽有血”的故事,仿佛眼前站立着一位纤瘦、倔强的老者,固守自己满清的梦想、坚持自己忠义的品行,拄着铁锹,逆风站里在崇陵枯草哀哀的山坡上,远眺王朝逝去的背影。

地宫,没有盗墓小说里常见的毒箭、毒气、怪兽等各种机关,除了厚石堆砌的石室,只有墓室大门通往外界。因此,清明两代陵寝防盗的重点是如何防止石门被开启。 崇陵,采用的是“自来石”的办法。地宫关门后,用一块一边高一边低叫做“自来石”的长石条,一头卡在石门背面半腰部雕刻凸起的石坎,一头儿戳在距门下槛约1米处横向的石槽,顶住石门,使得外界无法向内推动石门。但后来发现,如果用铁杆伸入门缝撞倒自来石,门就很容易开启。 经过改良,出现了“滚球法”。在石门后地面凿两条沟,沟底北高南低,南端有一深坑,石门自北向南关闭,石沟内石球缓慢沿沟向南滚动,至石门全部关闭后,两个石球分别滚落到南端的深坑,石球外露的部分挡住石门,基本也杜绝了通过门缝深入铁杆推动石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