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50,下午2:40—17:30。周一闭馆

陇西古城——巩昌城,创修于唐,经宋重修,扩修于元明,整修于清 , 是一座周长俗称“九里三”的偌大城池,居四围临县城池之首,与兰州城不差上下。 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今兰州市以东和四川、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陕甘分省初期曾为甘肃巡抚驻节,成为甘肃最早的省会,康熙七年,甘肃省会迁至兰州,巩昌府逐渐没落。

博览馆二楼是《陇西历史文明展》,有200多件陇西史前陶器,汉唐铜镜、宋元画像砖、明清佛造像等历史文物。展现了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至清末6000多年间,陇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文明。

甘肃是我国彩陶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它最鲜明的特征,便是彩陶文化十分发达,各个不同文化类型遗址中有大量的彩陶出现,这在整个中国彩陶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但是制坯还停留在手制阶段,不少小件器物仍采用直接捏塑的简易方法。制陶的工匠能够在器物表面施加各种纹饰,有的用特制的模具拍打,有的用工具刻划,有的装饰主要是为了加固器体,有的则仅仅是为了美观。其中装饰作用最明显的是彩陶花纹。

仰韶文化各种类型遗址发现的彩陶花纹形式与风格互有区别,但也有它们的共同特点。早期以红地黑彩或紫彩为多,中期流行先涂绘白色或红色陶衣为地,再加绘黑色、棕色或红色的纹饰,有的黑彩还镶加白边

马家窑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它上承庙底沟文化,下启齐家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

马家窑彩陶器纹饰以水波纹、漩涡纹最为多见,还有网格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等,还有意趣盎然的蛙纹、蝌蚪纹、舞蹈纹等。以河流百川为大多数图案描绘的主体,成为这一时期纹饰的突出特点,几乎每一件彩陶上都有描绘河水翻卷的纹饰,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母亲的无比热爱。

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区系中主要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三种陶器,以彩陶造型最有代表性。这三种彩陶类型是一脉相承发展的,在造型和纹饰上,有其共同的特征,但也有各自的特色。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