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转一圈,对面是人头攒动的商业街,不想去凑热闹~

河的这边就是些大屋,还有个展览民俗的荔湾博物馆,没有进去,外面的空地居然还有四面佛,没有去过东南亚额福老师,第一次见他是在武汉的古德寺,印象颇为深刻。

对面的荔枝湾大戏台上,这对男女讲话虽然保持着距离,但仍旧特别暧昧,哈哈哈

偶遇一老人,不是杂耍的,是自己的金毛,上面还停了只鸟!!!在路边喂水喝,很多行人就停下来围观了

老人也很大方的展示了家里俩宝的过人之处,比如这鸟会嗑瓜子,比福老师厉害啊,我还要用手帮忙。。。。。

婆婆与猫,不是家猫,老婆婆有帕金森,全身都在抖,蹲着喂猫要废很大力气,她也不会说国语,讲一口福老师完全闷逼的粤语(一般多少都是能听懂一些的啊,粤语难道也分新老?为毛完全没有get到)

猫咪倒是很可爱,也很圆~ 看样子老婆婆一直都给她吃呢,我和我妈又走不动路了。。。。。奴性又泛滥了

这些老房子和弄堂其实蛮像上海的那些民居的,略微比上海的宽敞些

西关大屋片区再往前走,马路两边就是很有特色的粤式骑楼了! 北京路 上下九附近也都是这样的房子,话说这里离上下九步行街已经很近了

在此,福老师直接从百度百科上copy一段,做个科普:“广州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广州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 对建筑感兴趣的童鞋 真的可以好好看呦

个人觉得这彩色玻璃窗户也很粤式,感觉就是咏春电影里的场景呢

现在“匠人”“匠心”什么的,突然变得很流行,手工制造要是不加上这几个词,感觉都拿不出手呢。这样百年的老铺子,每一件铜器都是师傅亲手打出来的,这样的店才配用得上这样的词语吧

每个勺子上面都留着小锤子敲打过的痕迹~

老师傅用的茶杯也都是自己打造的,摘下眼镜,喝口茶,跟游人们推广一下自己的作品~ 福老师内心其实很想问,用铜制品喝水,会不会金属中毒啊? 哈哈哈

铜陵响叮当~

我妈很喜欢这个汤婆子,300一个,现在的手工制品真是价钱不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