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的盐井乡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

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澜沧江畔井里的卤盐水,为盐井的盐田提供了大量的盐巴,

使这里出现了家家户户屋顶铺了一层白雪似的晒盐奇观。

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

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

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

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

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

我们这次来的是加达千年红盐田景区,

从大门口沿着蜿蜒盘山公路往下大约还要行驶大半小时到停车场。

停车场出来,我们请了一个当地的姑娘做导游,顺着村庄的小路步行进入。

所谓的盐田,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

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10米,工人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

将卤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

其他的工人将卤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

经过一天日头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第二天,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

这种现存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

其工艺并不复杂,基本都是由女人来完成,

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

每天早晨女人们将塑料管从盐田连接到江边的卤水井,

用潜水泵抽出卤水,经过日晒和自然过滤生产盐巴。

依山搭建层层的盐田气势雄伟,

盐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

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

据说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

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

盐水中倒映出天空的颜色,真美。

我们弯着腰穿梭在盐田之间,欣赏这“阳光+风+时间“的作品。

从盐田出来,见证了318一言不合就封道的路况。

闲着也是闲着,就拍拍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