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又是一年中踏春的好时光,十二位高中同学在3月的第一个周末自驾出游了。早上7点准时出发,直奔浦江仙华山。中午11点,我们抵达仙华山,先在山下农家乐用过午餐,以免到了山上找不到吃饭的地方。

仙华山又名仙姑山,距县城约7公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已申报AAAAA级待批)。仙华山景区以“奇、险、旷、幽”而称誉江南,其中又以山顶峰林为特色,有奇峰24座,主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

景区入口在山腰上,拾阶而上是一道山门,横挂的匾额上书有“仙华胜境”四个大字,为赵朴初所题。

大门后另一端匾额有沙孟海书写的“灵山毓秀”四字。

第二道门匾额上题有“昭灵仙迹”。

门内匾额见启功所题“帝女瑶圃”。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众多大书法家为仙华山题字,足见景区亦非同一般。

二道山门正前方山脚下一座殿宇即为昭灵宫,背后巨大的山崖称为昭灵岩。仙华山巅旧时有庙,后改筑于山麓。传说宋嘉泰元年江南大旱,知县来此祷雨有应,后宋宁宗敕赐庙额“昭灵”。现昭灵宫为1993年迁址重建。昭灵仙迹是仙华山著名的人文景观,古浦江十景之一。

进入景区,一条石阶步道通往各景点。

有人突发奇想,有意不走寻常路,找了一条丛林中的小路向峰顶攀登。

好多事情就是这样,遵循习惯和规律是最省事的,因此即使平淡无味也不想换一种方式尝试,然而,一旦打破常规,或许会有另一番收获。我们这一改变,虽增加了徒步的难度,却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开心和乐趣。

对于常有户外爬山的人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小菜一碟,而对于很少活动的同学来说就是挑战。

因大家基本没带登山杖,遇到陡坡或细沙石路就更难走了。一点小小的山坡,沙土较滑,竟然难倒了“园园”童鞋。

只见她脚下一滑,竟然双脚跪地就是不愿起来。

还是“思雨”连拉带拽才使她上了小坡。

崎岖的山路充满着刺激,更让人感受到纯粹原生态的自然魅力。

大家忘了疲劳,带着一路的欢声笑语朝少女峰攀登。

终于到达东侧山坪,人称寿字坪。少女峰旁一块巨大的崖石面南而立,硕大的“寿”字赫然在目,几乎占了半块山崖。

高山之巅,红红的“寿”字顶天立地,也寓意着寿如天高。同学们赶紧在此留影,愿大家能健康长寿。

在“寿”崖边上来张合影也算沾了福气。

少女峰是仙华山峰中最东侧的高峰。从山下往上看,其东端崖璧几乎于地面成90度巍然挺立,气势雄伟,峻拔壮观。相传少女峰为轩辕黄帝少女元修得道升天处,如今远观,此峰犹如横卧的少女, “V”型右侧为少女脸庞,垂直的崖璧似少女长发飘逸而下。

少女峰在山顶上看并不很高,但非常陡峭,四周均为垂直的绝壁。西侧两块凸出两的山崖之间凿开了一条瞪道,险恶之状犹如天路,边上装有粗粗的铁链,游客须紧抓铁链一步一步攀登而上。古人都说蜀道难,看了这条“天路”,其险峻程度恐怕绝不亚于蜀道。稍有恐高或胆小力气不足的人,就只能望而却步了。

蹬道右侧山峰上镌刻着 “第一仙峰”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少女峰历来就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

到了山峰之巅,即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少女峰上可向四个方向放眼远眺,崇山峻岭尽收眼底。

相比之下,底下的悬崖观景台就成 了“小儿科”。

山间公路蜿蜒曲折,远处群山起伏,延绵不断,非常壮阔。

山腰台地之上的昭灵宫,处于群山怀抱之中。极目所至,层层高山,峰峦叠嶂,蔚为壮观。

满眼的风光让同学们合影时目光也不能专注。有道是:“少女峰上万里空,你看北来我指东。四处风光不尽同,各将美景装心中”。

峰顶一端崖石上镌刻着“一览天宇空”五个红字,尤为醒目。

站在崖石上举目远望,一种凌空而立,谁与争锋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

难怪古人到此,也发出“虽未小天下,一览收吴越”的感叹。

少女峰最东端有一块凸出的崖石,其外侧是笔直的万丈深渊。记得去年与妻子来此,曾站在上面,风吹云涌,似有飘飘欲仙之感

如今崖石上放了一面所谓的“天鼓”,游客是不能上去了,旁边有两人守着,游客欲擂“天鼓”需付费才能过去。风景名胜之地,如此变换花样盯着游客钱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少女峰下几个观景台都是赏景拍摄的好位置。山上到处奇峰怪石,或突兀耸立,挺拔可人。

或壁立千仞,气吞山河。

或错落怪异,色彩斑斓,如飞禽走兽。

少女峰北边的观景台,能看到在海拔600米以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高耸于仙华山之巅,其秀美俊俏足以迷醉你的眼眸,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传说当年刘伯温路过仙华山时,为这险峻而灵秀的群峰、云烟缥缈的美景所倾倒,写下了“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的诗句。

明代大文学家宋濂也称其为"天地间秀绝之区"。

因我们从山间小路上山直达少女峰,没能观赏到游步道上的其他美景,返回时就走景区步道,一路漫步赏景。原先少女峰上看到的华柱峰,现已成巨大的擎天石柱,挺拔矗立。

华柱峰后面两旁的玉尺峰和玉圭峰相对而立,如两把利刃刺向天穹。步道往上越来越窄,最窄处仅1米余,此处称为“天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天门的另一侧为“云路”。想必是天上原无路,彩云化为路,仙女下凡也得踏“云路”过“天门”。

真是一路走来美景不断。这片山崖因地壳运动而层层脱落,残留于悬崖边上的石柱如蛇、鳄鱼等动物,仰头向崖顶攀爬。

天门的下方是一片深红色的山崖,斑斓绚丽。

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称之为“壁石流丹”。通红的山体,与周围其他山崖色彩迥异。

山顶上看到的峰林到了山腰换了个角度,在两座巨峰之间羞羞答答,尽显秀气雅致之态。

继续下行至一挑台,此处悬崖视野开阔,也是观景拍摄绝佳点。

挑台边上的崖石刻有“荡胸”与“浮云”几个大字。

半山腰上如遇特殊天气,就会出现云蒸霞蔚的景象,“荡胸”二字想必是引自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的诗句,游客至此触景生情,定会生出“扶云直上三千尺”的奇思妙想。

景区观景分东西两条线路,我们走的是东线,西线就没时间走了。而东线除刚才下山的步道外,还有一条称为“黄金海岸”的游步道,也直通少女峰,一般环形一圈不走回头路,因此也就没能顾及,我们带点遗憾下山了。我想,每次出游难免顾此失彼,但美好的享受在于过程,而不应在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