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门厅处,都是游人,只能把镜头拉高了。停车场边上的牌坊,售票处还要往里面走大概5分钟
方先生从机场出来,拿上车,再到市区的会场酒店接上我,已经快11点了。我们第一站,是乔家大院。太原市区离乔家大院不远,可以走省道,节省高速费,总共六七十公里,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但是一路都有探头,限速有60,也有70。
乔家大院是5A级景区,门票是72元一人。我们到了之后在门口先吃了顿中饭,再进去的。景区里一波一波的都是旅行团,在两个团之间,人就会少点,抓紧时间拍照,团来了呢,就赶紧蹭讲解听。没必要单独请导游,每隔十分钟,必有一个团出现,导游带着扩音小喇叭,蹭听就可以了。还是很有意思的,乔家大院的故事,还有一个同名电视剧呢,讲述的是一个晋商大家庭乔家几经沉浮,然后发财致富的故事。

停车场边上的牌坊,售票处还要往里面走大概5分钟。


一个孤零零的城头堡,是在景区外面的,感觉都没有好好修缮。但是很喜欢这种被历史碾压过的真实的质感。

景区正门口,就在福字后面一个小门里。进去的时候是中午,上午的团已经走了,下午的团大部分还没有到,赶上了一天当中人相对比较少的时候。



透过窗棂,好像是一个天然的取景框,拍下乔家大院的红灯笼。

二楼,户牖紧闭。曾经,谁家的大房,妾室们,簇着黛眉,从这二楼的窗口,幽幽地望去,看哪一盏红灯笼在日暮微光下,静默地点燃。好像是老谋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情景。很小的时候看过这本电影,还是跟爹妈一起去电影院里看的,小孩不懂这晦暗气氛里涌动的勾心斗角,人性压抑,只是本能的不喜欢夜幕暗透里那一抹猩红色。锦衣玉食的深宅大院,对那时代的女子来说,是不是就像一座巨大的牢笼呢?
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历经几代人的修缮,整体格局呈双“喜”字型,总共有一条主街,两边分布6个大院,20多个小院,各种大大小小的房间。总体面积不是很大,一个小时绝对可以逛完。当然如果是去摄影,要抓人少的时候,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点,因为面积不大,旅行团多,会觉得里面摩肩接踵都是人。旅行团走乔家大院是有固定路线的,所以有些偏僻的院子,居然一个人都没有,这种地方是很适合拍照的。

一只黑白相间的喵,懒懒地晒着正午地太阳。

想要沿着漫长的时间轴,走到过去里。

这一个就是我说的,无人僻静的小院子,隔壁就是主街,熙熙攘攘的旅行团一波一波的过去。这里始终无人问津。屋子不大,名曰鹤龄,本为后室女眷之所,是取松鹤长寿之意么?

红灯笼明明灭灭,仿佛深宅大院中,女子未知的命运。

乔家大院最出众,也是出镜最多的一个院子,两侧以及二楼,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很多摄影作品都是在此取景。然而门厅处,都是游人,只能把镜头拉高了。

时光旅人。
来往的游客很多,想采用长曝的手法弱化人流的。我总是站不住啊,导致出片我的人影有稍稍的模糊。哎,将就看吧,尝试拍了几十张,这几张算比较好的了。
但是这种感觉我很喜欢,好像时光流逝,只有我,不改初心,仍然在原处等你。
一直在这里,从不曾离开。

仍然是这间,鹤龄。绝对是最偏爱的一间,主要是人少。


与我们家摄影师合照一张。
此去经年,一如初初相遇。
方大师一拍照就表情僵硬,还是不要勉强了。


又是一处无人的偏厅。
静观,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我想静静的意思吧。



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牌匾,照壁,乔家大院体现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

然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树叶,我们打算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