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豫南山水小城,浓浓的乡土情结始终萦绕在心际间。这几年,大量的新闻和报道让郝堂村一炮而红,这个豫南山区的一个典型山区村,悄然改造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岸芷汀兰,茶山遍地,百亩稻田变荷塘,以及不断回流的打工潮,让我对这个曾经无名的小村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听闻郝堂被国家授予"美丽宜居村",前两个月又登上了央视新闻,终于按耐不住迫切的心情,决定在路上找寻答案。

郝堂村位于信阳市平桥区,距离中心城区大致20公里。虽四面环山,除了近村林间小段石头路外,新修的平坦大道并不显得颠簸。为了进一步亲近自然,我们决定从从浉河南湾大坝处骑单车前往。跟着手机上的导航,沿浉河骑行至尽头,到最美乡村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浓郁的“粪香”味儿,田间的稻草人,用木头垛起的柴扉,河边洗澡的妇女和“泥娃娃”,骑行一路见到了不少城市里见不到的新鲜事儿。沿途还有不少桑葚、蓝莓等水果采摘园,顺道儿体验一番,一定又是一番别样的乐趣。

驱车驶入村内,一栋别致的三层小楼映入眼帘,楼宇内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仔细听,这童声分明读的是《弟子规》哟。确是个蛮具有文化气息的村子!

小桥,流水,一派自然生态的景象。踏着小石板一步步走到小河中间,拭去靴袜,来一番亲水游戏吧!

村中心广场忙时可做停车场,闲时亦可作为朗诵等活动的场地使用。宏伟小学,一个由政府筹资和社会捐资兴办起来的学校。随着郝堂人才回流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本村孩子、周边村子的孩子来此上学的也越来越多。白墙青瓦,豫南的特色风格尽显无疑。学校由西侧的幼儿园,中间的小学教学楼,以及东侧的教师宿舍楼三大部分组成,房前屋后的畦地处是一片片小型的生态菜园,经学生和其家长认领后,可以由家长带孩子一起在校园耕作,真实照应了“食育教育学校”的美誉。远处可以望见教学楼设计的立柱式钟表,白天能够为整个村庄报时。

岸芷轩,一个来之前就早有耳闻的栖息地。据说是村人专门聘请台湾设计师设计,原意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走近,这座由木艺与轻质钢架构成的建筑,卯合亦采用芦苇、泥土等当地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在绿意的掩映下,不但给人的感觉清淡素雅,而且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轩内的空间流畅,低头观书低语,抬头满目尽是绿意。青山、绿水、小桥、民居,一份置身自然中的宁静感油然而生。

中心的开阔地带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有意思的展示活动。我们到来的时候,正在举办的是稻草乐园展,都是一些用稻草编织成的小玩意儿。

站在开阔地带放眼望去,清水墙,狗门楼,以及瓦坡屋顶随处可见,映衬着水洗一般的天蓝。在没有城市里的铝合金门窗,房前屋外也没有垃圾的踪影。

早春的紫云英似已不见踪影,远处的小黄菊依然摇曳着动人的身姿,转眼已是分别之时。郝堂,再见,期待下次的重逢能遇到一个更加美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