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城市的脉搏漫步哈尔滨,听老建筑讲那过去的故事。》中提到的 北三道街 攻略
这栋建筑可以说是北三道街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建筑了。老房子和新建仿古建筑的最大分别往往就是这一点细节
这座标注为危楼的建筑是建于清末的大清银行。它的样式简单,像个展着双翼的半圆炮楼一样伫立在街角。这栋建筑可以说是北三道街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建筑了。


这栋二层建筑原来还有一个漂亮的穹顶,在繁华的正阳街(现靖宇街)上显得端正大气。不知何时,这个宏伟的欧式穹顶被拆掉了,入口上方精巧的三角楣也不见了。剩下光秃秃的砖砌墙体被漆成几段颜色,灰不灰白不白。

对于一个外地人,实在没办法了解每一间建筑背后的历史,但老道外给人的沧桑感却能透过一张张照片跃然纸上。

曾经觉得这些横七竖八的电线杆和电线是破坏景观的标志,但偏偏在这样的环境却让人觉得毫无违和感。看了后面重建的老道外文化街,我猛然醒悟。老房子和新建仿古建筑的最大分别往往就是这一点细节。

不同时期留下的不同痕迹跃然眼前。

在清朝末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和杭州等地开了不少钟表眼镜店,店名叫“亨达利”。这栋“亨达利”靖宇街350号门店坐落在南小六道街街口。除了侧面的三层墙体有部分开裂外,这栋建筑保存还算完好。厚重的女儿墙,层叠的檐口角线,承托柱头间的檐壁浮雕已模糊不清了,唯有转角处还能看到浮雕的一丛兰花舒展枝叶。三层的窗间柱都雕刻了细密的条纹,螺旋向上,给人升腾华丽之感。用于悬挑牌匾的铁艺挂钩还在,浅蓝色和乳黄色的刷涂斑斑驳驳,色彩略显怪异。如今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