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矾,在生活里到处都会用得到,然而,你却未必知道明矾之都就在苍南。苍南矾山,占据着全国百分之八十和全球百分之六十的明矾储量。拥有600多年采炼明矾历史的矾山,名列世界明矾石矿山之首,被称作“世界矾都”。而福德湾便是三处重要明矾采炼点之一。

福德湾,和台湾九份有着相似的经历。九份早期因为盛产金矿而兴盛,后矿藏挖掘殆尽开始变得没落。近些年又因电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而涅变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观光景点。福德湾,在历史上是一座以炼矾闻名的古镇,如今随着旅游资源的挖掘而再次进入游人的视线。有人说,福德湾就是浙江的九份。

从苍南县城驱车前往福德湾,不过50分钟的车程。可以从苍南火车站坐18路公交车到灵溪镇客运站,再乘坐至“矾山”的中巴到达,也可以自驾走高速公路G15“观美”出口,直行往矾山方向到达景区。

这是一座因矾矿而生的村落,挑矾人来来往往,慢慢的福德湾就变成了如今的商业老街。

几百年的炼矾历程,遗留下了大量文明古迹,高耸的窑窖、古色的街巷、蜿蜒的石阶、苍老的古树,层层叠叠地错落在鸡笼山山坡上。

漫步福德湾,最让人惊艳的,就是那条蜿蜒上山的老街。这条全长仅100余米的老街和福德湾挑矾古道相连,两旁是青砖灰瓦的民居,鳞次栉比。

挑矾古道,起始于矾山镇鸡笼山福德湾,终点在福建省福鼎市前岐妈祖庙,跨越两省,全程约10公里,路面采用青石条铺设,其中保留最为完好的便是起始福德湾一段。

挑矾古道漫悠悠,这个因矾而建的苍南古村落,以其布局、建筑、矾矿入选“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名录。

在朦朦细雨中行走在福德湾古街上,雨中的福德湾美的那么朦胧,那么宁静,那么安详。

踏着被雨水浸润的石阶而上,感觉突然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温柔的、不忍惊扰的地方。

街道两旁是百年历史的老宅子,有些是民居,有些是店家,多采砖瓦木梁而建,一间一间沿着老街的脉络高低排列。

因山势的高低不同,建在不同海拨高度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户人家,均可享受到充足的阳光,这就是福德湾村最为独特之处。

临街的贩卖店铺较多,偏路多农家乐、饭馆。店面皆为木门帘,质朴无华。

烟雨中的福德湾,少了一些人头攒动,多了几分朦胧之美,过往的行人显得格外悠然适得。

穿行在老街上,脚下的石块早已被磨的光滑。福德湾的故事绝不是眼前这片老房子这么简单,散落在老街四方的炼矾遗迹才是它最深处的记忆,也是整个福德湾最耐人寻味的部分。

看着眼前这光亮的古道,难以想像当时那些以人力肩挑,穿越重重大山的挑矾人,将明矾运送到十公里开外的地方,这是需要多么坚韧的力量才可完成的任务。

巷弄里,一道无字碑乱入,停步驻足附身轻轻触摸,发现石碑上确实字迹已脱落,斑驳,想必是因为炼矾时矾对石碑长久的腐蚀导致的。

梅雨季节就像一个耍着小性子的孩童,一会儿初晴,一会儿又落起了雨,一路的晴雨相伴,似乎在窃窃私语,告诉我福德湾哪儿最好玩,哪儿最有吸引力。

抬头,被一个漂亮的盆摘景观吸引,原来这是朱善贤老人的“汪田小筑”,老人用各种材料手工打造的微型世界,陈设作品极为丰富,不过可惜老人不在家,无缘欣赏到惟妙惟肖的微观世界。

远眺,耸立在半山坡上的炼矾窑炉在细雨中更显得古朴而冷清。炼矾炉遗址的存在是福德湾古村独特的标志,也是历史的见证。

它们像一个个巨大的酒瓶子,成双成对的出现,有些已经破败的只剩下了一座。这些炉子多建于上个世纪初,已经历百年风雨。

炼矾炉由基座、炉室、投料室及烟囱四部分组成。炉身由青石堆砌而成,炉基则用花岗石砌筑,上小下大,呈圆锥形状。

如今,曾经热火朝天生炉炼矾的场面再也不见,一担担挑矾的挑夫也已消失。荒废许久的炼矾炉上已密密麻麻地长满杂草,曾经的日夜兼程,只有小草记得。

烟雨中,仿佛看到炼矾炉的烟囱上还冒出一缕缕白烟,细一打量,“哦,原来是远处山的缭雾。”

来到福德湾,除了逛老街,还有一件美事不能错过,那便是肉燕。最为著名的一家店便是位于古街山下的“为唐公”,这里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肉燕,还可以观赏肉燕的制作过程。

所谓的肉燕,其实和燕子毫无关系,倒是类似馄饨,将鲜鱼肉、猪腿肉,一起剁为肉泥,加适量调料拌匀为馅,而皮并非面粉,却是瘦肉所做。这也是肉燕区别与馄饨的关键所在。肉燕个头更小,味道极鲜,嚼起来相当富有韧性。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建议游玩时长:1小时

交通参考:

火车:从南京南站出发至苍南火车站再坐18路公交车到灵溪镇客运站,再乘坐至“矾山”的中巴。

自驾:从南京出发经杭州走高速公路G15“观美”出口,直行往矾山方向到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