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大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此诗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他晚年隐居桃花坞的生活状态及情怀。而诗中的场景更是桃花坞的真实写照

即使岁月流逝,人去楼空,在破碎的石板路和离落窗棂墙角处依然清晰可见生活的烙印。沿街悬挂的衣物、冬季年味(农家腊味)、穿着睡衣游荡的居民,都宣示着这里的与众不同。在苏州市的城区中心,如此景象竟显得违和。

寻找年味、寻找街头巷尾街坊邻里间的热腾氛围,桃花坞算是来对地方了。这里没有高速行驶的汽车,没有尘土飞扬,即使偶有车辆闯入,也是小心翼翼,绝不敢打破这巷弄的节奏。

桃花坞,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桃花坞大街,唐寅,唐伯虎曾隐居此地,每日喝酒,种树好不自在,桃花坞的名字也是从的诗中而来。

桃花坞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它做为图画的一种,由于多为喜庆、祝福等寓意吉祥的创作内容,这样的图画自然而然便成为了新年装饰、祈福的年画并传承至今。印象中最深刻的年画,就是娃娃抱鱼的内容,寓意年年有余,但是不经意才发现,似乎已经有十多年未曾见过记忆中的年画了,仿佛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一般。如今的新年,过得毫无年味,那些曾经庄重的仪式感都被如今高速便利的现代化生活取代,连除夕都只是一个快餐年罢了,那些收获的喜悦,一年到底吃上一顿好的,那样的期盼值也已经降至冰点。

知道年画难找,几乎濒临失传,但是渴望着小时候红红火火迎新年的样子。所以踏上旅途,来到苏州桃花坞大街,看看这个曾经的年画聚集地,是否还有一些年画残存的记忆。

桃花坞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

只有在桃花坞大街的创意园区有一家传承年画的工作室和一家年画博物馆。工作室中挂满了各类版画,而桃花坞年画也属这版画的一类。年画由于不同的制作工艺,分为人工绘制、木制水印套画、半印半画、石印和胶印。而盛行于桃花坞的便是这木制水印套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

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五道工序,

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如《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

门票:免费,桃花坞是景点也是居民居住的生活区。

交通:101路公交,2元。

景点:版画工作室、年画博物馆

美食:当地点心、小馄饨等

总结:如同桃花坞大街一般,年画也在慢慢消逝,趁它们还在,应该深深刻下老街、老艺术的模样。桃花坞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