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pple的天气预报说那天会下雨,但是好在天公还是作美了,蓝天白云之下,的的喀喀湖分外美丽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秘鲁的最后一站:的的喀喀湖的漂浮島。虽然apple的天气预报说那天会下雨,但是好在天公还是作美了,蓝天白云之下,的的喀喀湖分外美丽。


普诺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不但因为它处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边境线旁,更是因为它是两种印加土著语言:Quechua和Aymara的分界线,普诺以北包括库斯克地区以及厄瓜多尔主要说的是契川话Quechua,而以南包括智利和玻利维亚主要操Aymara语。的的喀喀湖这个名字就是来自于这两个土著语言,“的的”意为“puma”——没错,就是新概念英语里面puma at large里面的那个puma,也就是美洲狮;“喀喀”意为“石头”;所以合起来就是狮石(这让我想到那篇神文《施氏食狮史》)。的的喀喀湖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可通航湖泊以及印加人的起源地之一,在地理上和人文历史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普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湖上漂着的几个漂浮岛,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岛叫Uros。这些漂浮岛都是有一种叫Totora的挺水植物堆成的(虽然Totora的中文翻译是高香蒲,但是其实和中国的香蒲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植物,在新鲜的时候可以吃(我好奇尝了一下还挺清新的),发烧的时候可以敷额头,干了以后可以当建材,不但这些岛的基底是用totora铺成,就连岛上的房屋和船都是它做的,着实有趣。



上岛以后可以到各个岛民家里参观,然后穿他们的衣服拍照,不穿不知道,一穿才发现原来我好瘦,裙子基本是我腰围的两倍啊……也是不懂当地人每天就吃吃香蒲和鳟鱼怎么会变得那么胖。






当地人给我的印象,除了胖和脏以外,主要就是对艺术的热爱了,这里妇女的日常基本就是做工艺品,而男人基本就是建筑和撑船。岛上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我的排箫,于是时不时要问我借了吹,最后我就把它送给那个小朋友了,也算做了件好事~~(好吧我不否认我是有点嫌弃)


有的小朋友五官真的很漂亮。可惜就是太脏了。
导游特地提醒我们,上岛以后不要给岛上的小朋友吃糖,因为他们不刷牙……

普诺的行程在中午就结束了,然后就赶到汽车站吃午饭+乘车。出入境的时候还要复印护照页(感觉就是让我们多花钱而已),所以大家去之前可以考虑复印几张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