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很美丽,尤其是这黄昏日落之景。但游人的素质却是太差,不只是随地乱扔东西,更有那口吐恶语、互不想让
游完鱼鳞州,我们直奔天涯海角,共行156公里,到的时候是中午1点。




还未进入天涯海角景区内,人浪已经扑来,景区外的停车场早已是车的海洋,再也没有了一路走过的石头公园、临高角、龙门激浪等地方的宁静。真是又一个极为火爆的地方。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天涯区,距主城区20多公里,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
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后来,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下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目前,天涯海角已经是海南的第一旅游名胜,以其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而驰名海内外。





行走其中,碧海、青山、白沙、礁石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帆、云层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尽头,仅仅只是意境意义上的。古老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当时“逆臣”的流放之地。因此,这里也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如:宋代名臣胡铨写的“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倾吐的正是当时的际遇。现今,游人至此,便似有一种到了天地尽头的感觉。





可见,“天涯海角”一词,早时只是用来表达一种异乡的情结。但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集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情绪感受于一体的词汇,在国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 “天涯”情结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体现的是纯朴的亲情,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又表达了广袤的友情。





与“天涯”、“海角”石相隔不远处的“南天一柱”巨石,更是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据说这“南天一柱”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榜所书。现今,翻到2元人民币背面,就会发现这撼人的石景其实早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景色很美丽,尤其是这黄昏日落之景。但游人的素质却是太差,不只是随地乱扔东西,更有那口吐恶语、互不想让。真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让人担心,这“天涯”“海角”石、“南天一柱”等,可否承受这不雅之重。




告别天涯海角再是黑夜,那最后一抹余辉消失在海平面时,天涯海角复归宁静,进入它的常态,美得让人心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