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托林寺归来,在县城里吃过早餐,已经10点。我们四人相约,回酒店休息一会儿,11点半到楼下集合,去札达沟。

去札达沟有两个目的:一是寻路;二是观赏土林。

我们下一站是到日土,从这里到日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走“札日线”,这条线路将经过札达沟;另一条是走G505线,这是我们昨天来时走过的路。后一条是全柏油路,但距离要多出几十公里;前一条虽然路程要短一些,但有100多公里的土路。本来我们的攻略就是走前一条路,但昨晚当地的朋友请我们吃饭时,告诉我们此路正在修,非常难走。于是,本是统一的意见就有了分歧,尤其是B,他坚决反对走前一条路,这是前几日从岗巴到定结把他走怕了的原故,一路的灰尘让他的鼻炎发作得很害,也因此,乱路便成为他的心头之痛。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札达沟看看,本来就要去看景,不如也探探路。若路还将就,B也能够接受,又为何要舍近求远,去走那多出好几十公里的回头路呢?

天随人愿,一切都是这般美好!我们在札达沟里面往前走了近30公里,道路全是新铺成的柏油,出奇的好。正如朋友所说,确实是在修路,但从今天看到的情况,路面已经完成,可以通行,只是还在完善道路的护栏等设施。问修路的人,他们说,整个“札日线”就只有靠近209国道那几十公里还没修,但车辆通行都没问题。眼见为实后,我们决定不改变攻略,还是走“札日线”到日土。B也乐意接受。

当然,让B接受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札达沟内这条新修的柏油路,更重要的还有札达沟里的这些土林。浩浩荡荡,洋洋洒洒,绵延几十公里。我们在其中穿行了近30公里,也没走出土林的包围。这些土林,既是成片连接,大多又独立成体,鬼斧神工,变幻莫测,形状各形,让人惊奇。B最喜欢一根根向天挺立的柱子,他说象男人的根。也因此,我们便把B的此行打趣成他的“寻根之旅”。

无疑,札达沟同样是观赏土林的必来之处。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人到札达来看土林,往往去的都只是我们昨天看过的毛刺沟土林,这札达沟土林却是少有人来。今天,我们在这里晃悠了几个小时,除了我们,再无他人。

札达沟土林与毛刺沟土林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更多的是远观或俯瞰,不能走近;即便是近看,也始终与观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前者,完全没有了远观与俯瞰,有的只是近看;甚至连“近看”二字也不够准确,应是溶入——零距离的溶入,是深入其中——触手可及的深入。也因此,札达沟土林相比毛刺沟土林,就少了视角上的浩大与壮阔;但又多出了几份情趣与生动。

最是有趣的莫过于土林壁上的那些洞窟,大多建于半山腰上。前几天,在普兰的时候就已经见过这些洞窟,但规模都没有这么大,数量也没有这么多。据书上介绍,在札达象泉河两岸的土林中,已发现400多座洞窟。它们在古代所为何用,我们四人都没去研究,便不甚了解。只是胡乱猜测,有说是放牧人用来遮风挡雨的;有说是战争的需要,用来防御敌人的;还有说是用来修行所用。

我们四人都很喜欢修行这种说法。感觉这一行,一步步走来,经过一个个神山圣湖,经过一次次艰难与风险,真有一种修行的意思。因有这种想法,大家对这洞窟就倍感亲切,并充满兴趣。

这几日,大家一直在寻找,想找一处刚好有四个洞的地方,让咱四兄弟也有模有样的来一次修行打坐。此行就是如此之巧,在这里终于寻到,一座土山上,不多不少,刚好四个洞窟。

我们在洞窟里面还发现了现代人的气息,有吃过东西的痕迹,还有到此一游的印记。显然,这些洞窟,已经不仅仅是古人所用,也被现代人古为今用了。

我们一个个都在这百年难遇的洞窟口来了张修行的图片。必然的,这修行打坐的照片一定上要来上一张,K更是奋不顾身,架起脚架给我们四兄弟来了一张自拍。其实,拍摄的不仅仅是人像,更多的是拍心情和心境。

我们步入土林中,还发现了一块比较完整的动物尸骨,肉已经吃光,只剩下这块光骨头及所剩无几的毛。从表面上看,应该只有两只脚,若真是这样,就可以排除四脚动物的可能;但也有可能另两脚被吃了。于是,它到底是谁?又是谁吃了它?成为一个难题。我们全权委托K在现场进行取证研究。但,K折腾半天后,还是只有一句话:“搞不懂”。看来,这只能是桩无头案。

这些都是土林给我们带来的趣味。诺大的土林之中,只有我们四人,任凭我们恣意而为,快乐爽朗之极。

大家的心思主要在玩上,基本就没拍摄图片,我更是连相机都没拿出来,只是用手机拍摄点趣味和物证,以用做游记之用。当然,没拍摄,也有光线之故,此时正是中午,不是拍摄的最好时机。还是留待明天早上经过这里时,再做些补拍。

回到县城已是2:30,吃过“西北拉面”,回到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