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鸭舌,做得很好,口感和味道俱佳。临街的玻璃窗上用红字介绍着正宗的苏帮菜。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
转了一小圈,我们还是返回十全街,到刚刚路过的“老苏州茶酒楼”用餐了。因为这家老苏州茶酒楼才是我们此次苏州之行里最重要的用餐地点之一,对此我们还专门研究了一番,并挖掘出了一些内幕消息:
“老苏州”这个名字直观上就透出了一种自信和责任感,它要传递给食客的应该就是地地道道的苏州本地的味道。它不叫“餐厅”、“饭馆”或“饭庄”,而叫“茶酒楼”,既独特又风雅,颇有一些超然的意味:把吃饭这件事儿用“茶”和“酒”这对很有意境的出凡佳品来体现,真是独具慧根之人方才想得出来的呀。经过一番考证(查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据介绍,这间“茶酒楼”原来是美食家陆文夫先生创办的,这就难怪了,果然出处不凡呀!
现摘录网上文字如下:【他(陆文夫)还开了间酒楼,名为“老苏州茶酒楼”,起立在十全街上。陆文夫亲撰广告,曰:“小店一爿,呒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酒楼确实充满了文化气息,一丈多长的银杏木大招牌,店名出自章太炎先生的关门弟子、书法家杨在侯之手。楹联“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呼应茶酒二字。楼前的十全街,书坊画廊遍布,是苏州著名的“文化街”;楼后的小巷深处,就是叶圣陶的故居。陆文夫对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他把酒楼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他主张,饮食饭店一定要讲究气氛,只有环境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
我们不敢自诩是有文化的食客,但我们喜欢吃,好吃的凡人当然也希望吃得正宗、美味、舒坦了,于是,老苏州茶酒楼就成为我们品尝苏帮菜的首选。

老苏州茶酒楼,老式的苏派建筑,可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吧,我们并没有看到网文中所提到的“一丈多长的银杏木大招牌”,也没找到呼应茶酒二字的“一见如故酒当茶,天涯来客茶当酒”的楹联。

老苏州茶酒楼的门脸不是很大,但墙边挂着的“老苏州”三个大字却是十分醒目,颇具气势。临街的玻璃窗上用红字介绍着正宗的苏帮菜。

我们进得门来,但见一楼大厅里非常安静,干干净净的没有一桌客人,看来生意不这么样呀。找了一张桌子刚要就座,却被领位的服务员拦了下来,咋个意思呀? 一问才知道:原来,大厅里的大多数座位已经预订出去了,二楼的几个包厢早已订完了,我们被引导了最里面的一张四人座前就座。据说今天就剩下两张桌子没有预定了。看来,这家老字号还是挺火爆的呀。果然,就在我们研究完菜单,点好了菜的功夫,大厅里已经被陆陆续续进来的食客们给占满了,此时将近七点,看来苏州的饭点就是此刻啦!
我们并没有按照老苏州茶酒楼玻璃窗上的苏帮“名菜”下单,而是参照攻略上的介绍,再根据菜单上图片的诱人程度,综合着定下了今晚的菜品。我们以为,反正老苏州茶酒楼的菜肴肯定都是本地菜色,就算点得不太经典,也绝不会偏颇到哪儿去。

我们的晚餐,满满地摆了一桌子。

凉菜三个。

凉拌马兰头,清凉解毒;煮花生,下酒佳品;盐水鸭舌,做得很好,口感和味道俱佳。

这道菜忘记名字了,是一道煲菜。

但见砂锅里:表面上铺着一层对开的卤鸡蛋,我们每人先夹了半个卤蛋后,露出了藏在下面的惊喜:半砂锅颜色赤红的酱制凤爪。卤蛋很香,卤汁儿的味道深深地渗透进鸡蛋里,醇美厚实;凤爪很软糯,炖得非常透彻,一口咬下去,唇齿间都是黏黏的胶质在纠缠,口感至真至纯,柔滑滋腻;味道是苏帮菜那种浓油赤酱的“重口味”,不仅颜色红亮如酱,味道也是厚得浓腻,突出的甜味托起丰腴的鲜美,让味蕾很是享受。此菜用了很家常的江浙做法,食材简单, 火候到位,调味精准,应该是一份苏帮菜的绝佳体会。不过,来自北方的唇舌多少还有些不太适应江南醇厚的蜜意,姐姐、姐夫对凤爪浅尝辄止,倒是便宜了“适应能力颇强”的紫檀,大快朵颐呀!

清蒸白鱼,48元。白鱼是“太湖三白”里的一位,另外两位是银鱼 和白虾 。到了太湖之滨,这著名的三白可是不容错过的美味呀。太湖白鱼最大的特点就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对于这种天然鲜美的自然佳品,最好的烹饪方法就是清蒸,以此等看似简单的技法,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料自有的独特味道,这才不至于画蛇添足、暴殄天物。当然,简单的技法就对原材料的品质有一个苛刻的要求,那就是新鲜,一定要新鲜!最新鲜的鱼那就得说是活鱼了,苏州守在太湖边,得到活白鱼不算难事,看来苏州人民真的是太有口福啦!

土鸡扣上素,38元。用一只元宝形的深碗端上桌的哦,碗里整齐地码放着鸡块儿,金灿灿的颜色,很是养眼。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土鸡,不过鸡汤很浓,飘着一层黄黄的鸡油,汤汁的味道挺鲜。鸡肉很厚实,白色的肌理,肉质特别细嫩,嫩得让人怀疑有点像饲料养殖的肉鸡了。可是咂摸咂摸鸡汤的鲜美,又觉得比肉鸡炖出来的汤汁醇厚。算了,不纠结了,好吃就可劲儿招呼吧。鸡块下面垫着一些金针菇,入味但有些塞牙。菜名写的是“土鸡扣上素”,我们不知道苏州的上素指的居然是金针菇!本以为“上素”应该是素菜里的“上品”,就算不是“猴头菇或口蘑”,至少也得是“花菇和香菇”吧?啥时候金针菇都上位成“上素”啦?!好在鸡块和鸡汤还很可口,一碗菜吃完了,碗底只留下了一堆“上素”——金针菇。

特意合了一张白鱼和鸡块(希望是土鸡) 的照片,大家可以看看白鱼的肌理和鸡块的肉质,细腻嫩滑,致密紧实,果然是好食材呀!我们觉得老苏州茶酒楼的这两道菜品还是相当有水准的,有机会应该去尝一尝。

糟溜鱼片,36元。 这也是老苏州茶酒楼的招牌菜之一,做得也很见功力。鱼片细嫩滑爽,糟卤的味道清晰,悠悠绵绵地裹挟着鱼片儿,将味蕾轻柔地抚慰:精致的原料,淡雅的色泽,恰当的调理,鲜美的滋味,展示了老苏州茶酒楼“饮食文化”的精致内涵——色淡而味不薄。

清炒时蔬。忘了这是一款什么蔬菜了,好像是一种野菜,口感微微带些苦意,清凉爽利,据说有解毒的功效。只是清炒,并没有加入蒜蓉之类的重味作料调制,感觉很自然,顺口、顺心、顺时、顺气,不错!

炸虾饼。 油炸食品,味道挺香,但用油过狠,感觉很油腻。端上桌时也是很热的,可是口感不够酥,更谈不到脆了,不知是不是没有复炸的缘故,按说像老苏州茶酒楼这样级别的厨师傅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呀。反正就是觉得口感不太对劲,整桌菜肴就是虾饼和金针菇剩下了,别的几乎都“光盘”啦!
总体来说,老苏州茶酒楼的菜肴还是很过硬的,我们点菜也很成功,除了凤爪,其他菜肴味道都很合适,没有过甜的菜品,让我们的味蕾和胃肠都很受用。当然,也许苏州本地人会觉得我们错过了苏帮菜的精华和典范而替我们深感惋惜,那倒大可不必,因为我们还要在苏州盘桓好几天呢,还有大把的机会来领略苏帮菜正宗代表们的本真味道(无论它有多么甜蜜,我们都愿意尝一尝),比如著名的响油鳝糊、松鼠桂鱼、酱油虾仁等等,以及“太湖三白”中的另外两位,我们都不会和它们失之交臂的。练武的人讲究“见高人不能交臂而失之”,我们则信奉“遇美味不可交臂而失之”,有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