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中的妈祖,邻家女孩的终极形象!

在三坊七巷郎官巷中,静静坐落着一座红墙黛瓦的天后宫,它曾是福州城内唯一的一座天后宫,始建于元代,现存的天后宫是清代道光年间重修的建筑。天后宫选址三坊七巷街区的郎官巷,因为明清时郎官巷临水,巷子前就是河道。清代时绥安人在此处做干货木材生意,在这里建立了商会,修建绥安会馆,同时重修了天后宫。那时候,南来北往入城的商船,都会在天后宫门前集散,在此设天后宫供妈祖,祈求行程平安顺利,天后宫也成为了三坊七巷历史地理位置变迁的标志性建筑。如今的郎官巷天后宫不临水,昔日繁华忙碌的码头已变成一条幽深曲折的小巷,唯有天后宫前墙壁上所绘的褔船,还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的情景。

天后宫又叫建宁会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含绥安会馆,清代建筑,虽然不算是世界上最大或者说香火最旺的天后宫,但却是"三坊七巷"至今保存较完好的民俗信仰建筑之一。

入门依次为戏台,正殿,后殿。正殿中八角镏金藻井,属建筑精品。古代天后宫都建于江海之滨,此天后宫是古官郎巷附近水网地带河湾会潮的实证,同时也是闽台神像的共同载体。

天后宫正殿为道光年间重修,殿堂中央供奉妈祖。这尊妈祖神像风格和装饰偏于唐朝,妈祖虽是宋朝人,但是宋初人的服饰还是沿用唐朝的,所以唐朝风格的妈祖神像更能彰显其本来面貌的神韵。妈祖身旁所立侍女和神将的描绘也极其精细,衣服的纹路就连袖口内都有的淡色花纹都与服饰正面花纹相映衬。神像皮肤上的血管静脉,眼角的细纹也都描绘的淋漓尽致。

正殿前檐下的梁架都有不少木雕,殿内屋顶有天花,彩绘了云纹、狮子、龙纹之类的题材。顶上置有一朵八角形藻井,这朵藻井最下一层装饰性斗拱,中间有一层雕刻了门、柱、神龛,上一层呈圆形,斗拱盘旋至顶端。总共七层加两层,共九层,也体现了九皇星君的信仰;藻井中间有二十四门,象征着二十四节气。每个角落里都坐着一个神仙,一共有八个。藻井的作用是防火,水藻寓意镇压火患,同时在做法事的时候也起到调节声音和气场的作用,正殿建筑属于文物古迹。

后殿正中供奉的是正一张道陵祖天师,两旁是财丁两旺赵元帅和高元帅。右边主祀真武大帝,两旁是邻居神裴仙师和田元帅。右边主祀慈航道人,两旁是碧霞元君和临水夫人陈靖姑。后殿还供奉着魁星月老以及斗姆元君和六十元辰。天后宫殿堂虽不大,但一切俨然有序,庄严精致。(如图,为什么我知道这么清楚,因为天后宫人性化就是神像前有介绍各位星宿来历的字牌)

据了解每逢年节庆,堂前便要搭台唱戏,两侧的酒楼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据说只要在此许过愿的渔民、商人,为了答谢妈祖,都会请上一班戏敬献给妈祖。戏台是在清代石基之上复建起来的,福建很多庙都建戏台在大殿之前,老百姓通过唱戏来谢神。

在天后宫里转了下,深切感受了下妈祖文化,顺便逗了逗里面的一位长住客喵仙人“月饼”和它的子女(猫,如图)。妈祖文化,是一种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天后宫作为游览三坊七巷的一段重要插曲值得一游。天后宫中的妈祖,邻家女孩的终极形象!

总结一下 旅游小贴士:

【景点门票】三坊七巷古民居景点游玩需要购买通票,但天后宫目前已免费开放,不需要门票;

【景点交通】公交各条线路等和地铁1号线均到达该处景点,公交站点“双抛桥”,地铁站点“东街口”;

【景点游玩时间】30分钟(拜祭妈祖的信徒那就更长,甚至一天);

【景点开放时间】8:30~17:30;

【周边其它景点】推荐游览整个三坊七巷景区由北向南路线: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天后宫---二梅书屋---水榭戏台--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小黄楼---林聪彝故居---谢家祠---王麒故居---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周哲文艺术馆---鄢家花厅---刘齐衔故居---蓝建枢故居---林则徐纪念馆。如果由南向北则反之顺序,游览顺序推荐仅供参考。

【游览建议】天后宫和二梅书屋同在郎官巷,可以先游览天后宫,再参观二梅书屋,这样子就可以从二梅书屋后门(塔巷)出去,不用再走回头路。

【特别提示】天后宫正殿内可以拍照,工作人员态度超级热情,但要求拍照前先祭拜下妈祖,以表示对于妈祖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