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全国各地慕名参观者人数更多,现藏筷馆收藏有古今中外各式筷箸980多种,总数近1600多双
在四川北路北端与多伦路的连接处,耸立着内径高4米、宽3.8米的牌楼,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楼上方,上海市老领导汪道涵亲笔题写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街名,让人迎面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脚下,一条褐红色的呈几何型图案的弹阶路饱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婉蜒地把人们引向尘封许久的历史深处。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位于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路不过550米长,却蜿蜒蛇行,曲径道幽。这几年修葺翻新后,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沪上的人文风情。
多伦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多伦路文化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董,红木器具,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
这样的小街小巷,在上海的大小马路中实在是太多了,而这多伦路不同在于它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多伦路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的大本营,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曾经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场,多伦路上铭牌介绍: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许幸之、潘汉年、张爱萍都在这条小街上活动过;抗战胜利后,这里还有汤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伦路210号的白公馆里度过的,在一条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遗迹在上海是罕见的。
孔公馆
多伦路250号
“民国四大家族”掌门人之一孔祥熙的府邸。也算是多伦路文化街的门面担当了!
孔公馆位于多伦路250号,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它的外墙面缀满了细纹抽纱的阿拉伯纹案浮雕,门框、窗框均为修长的椭圆形,上部分为马蹄形拱卷,内缘裂成锯齿。进入大门是满堂生辉的彩色贴面的瓷砖和地砖。从扶梯到扶手一直到天花板,无一不是雕纹刻镂,精美绝伦,精致细腻
1924年由广东商人李观森建造,西班牙建筑风格,曾是汪伪政府行政院长梁鸿志公寓,抗战期间被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侵占。现在是上海纺织局老干部活动室。
路边那些栩栩如生的街头铜像向你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那些故居遗址向你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多伦路正以它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味成为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
瞿秋白雕像
柔石雕像
白公馆
多伦路210号
多伦路210号宅主,原是广东中山来沪商贾唐林生,于上世纪20年代所建造,当时建造了2座(白公馆是其中的一套)风格几乎一样兄弟俩人各一座。抗战时被转卖给日本人,成为日军军官住宅。抗战胜利后由第三方面军接收,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在沪官邸,人称“白公馆”,其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幼年曾在此居住。 上海解放后,由解放军海军部队接收,现为海军411医院康复理疗医学中心。
汤公馆
四川北路2023弄35号
汤恩伯公馆,坐落在上海四川北路2023弄35号的金泉钱币博物馆原来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豪宅。
整幢建筑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红墙配上白色的檐部、窗套以及入口变形、有二层楼高的科林斯巨柱,十分壮观华丽,建筑平面呈现门字形,对称布置,东西各设小边门,南向入口正门廊有四根巨柱,两侧有凹进的半圆形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门廊上部为二层露台现已封闭,铸铁栏杆图案精美,呈现弧平面,突出了入口,起了小雨蓬的作用。两端退后处理又保持了巨柱门廊的完整性,尺度宜人细部丰富,有层次变化。
上世纪二十年代由广东人陈仲篪建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
多伦路201弄2号
风云激荡的年代,一批醒觉的文学工作者以笔为枪,用文字的力量打开了旧中国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他们联合到一起,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战斗队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本以为这块牌子后面就是个小区,还好自己好奇心满满,不然差点错过。纪念会馆恰恰是躲在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区里。
再往里走几步就能看见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这栋陡然改变画风的三层小楼。左联会址: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从此标志着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中华艺术大学
该建筑整体形态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城市住宅形式,局部处理使用简化的古典建筑语汇。沿街一面山墙立面呈曲线形,带有欧洲传统住宅特征,典型的仿古典主义住宅建筑。
只可惜自己没能再往前走走,以为不开放的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1:30 ,13:00-16:00(节假日期间前往,请提前电话咨询具体开放时间)
地址:上海市多伦路201弄2号
参观方式:免费(15人以上可预约讲解员)
联系电话:56960558
除了名人故居遗址外,多伦路上有许多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馆。包括“筷子博物馆”(多伦路191号)、还有目前亚洲最大的一家古钱币展览馆(四川北路203弄35号原汤公馆)、南京钟博物馆(多伦路193号)、文风奇石藏馆(多伦路189号)等,其他的私人收藏馆还有:藏书票馆、集报馆、古陶瓷收藏馆等,而给这些店铺的牌匾题名的几乎都是文化名人
赵世炎寓所
多伦路189弄
赵世炎寓所,四川人,曾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揮,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代理书记,1927年7月2日在此被捕,7月14日英勇就义。
上海民间筷箸博物馆
多伦路191号
藏筷馆(馆主蓝翔):位于多伦路191号,是古筷收藏家蓝翔于1988年7月17日在上海创办的我国独一无二的民俗藏筷馆。10多年来,已接待了日本、美国、泰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大批外宾及港、澳、台同胞,全国各地慕名参观者人数更多,现藏筷馆收藏有古今中外各式筷箸980多种,总数近1600多双。蓝翔先生井撰写出版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箸文化专著——《筷子古今谈》。
大上海1933 位于多伦路181号,是以收藏与经营老上海各式杂件为主的店铺。
上海报纸博物馆
晓喻画廊
晓喻画廊 位于多伦路153号 老板陈卫庭是一位职业画家,他出售自己的作品,教青少年绘画,给顾客当场写生
永安里
据说永安里为永安公司老板郭氏出资为其公司中高级职员所建。郭氏为广东籍人,所用职员多为广东籍人,虹口当时为上海广东人主要聚集地,故郭氏挑选此地作为职员宿舍,并取名为永安里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周恩来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经常来这里也曾居住过。1931年当时党内负责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来敲门,最后从这里转移到苏区。旧址为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三层楼寓所。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女人的高跟鞋在上面格外的清脆。这条在地图上难觅其踪的小街,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却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永安里南侧有一堵镶嵌着文化名人工作、生活情景的浮雕墙,类似版画风格
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
多伦路145号
左联纪念馆(十大文化名人展馆):位于多伦路145号。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曾作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现为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
景云里
景云里(名人之路):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
多伦路123号 老电影咖啡馆
夕拾钟楼
钟楼的名称取自鲁迅的文集:《朝花夕拾》
夕拾钟楼:位于多伦路119号。名称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钟楼顶端所置机器人为上海交通大学高新技术产品。其古钟为青铜冶铸。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砌成,既表现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机器人同时具有电脑语音系统功能,能说话、会唱歌。编人程序的电脑语音系统,可以准确报时,井能简略地向您介绍本地区近代历史演变的大事典故。
郭沫若雕像
王造时寓所
多伦路93号
沈尹默雕像
鸿德书房
多伦路67号
内山完造雕像
内山完造(日) 1885-1959 内山书店店主,国际友好人士,鲁迅先生的挚友。
薛公馆
多伦路66号
薛公馆‘’1920年由薛氏建造,抗战时曾作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
冯雪峰雕像
冯雪峰 1903-1976 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走过钟楼,名闻遐迩的基督教鸿德堂就在眼前,这座国内罕见的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作为基督教教堂的鸿德堂正面墙上,那稣受难的十字架历经沧桑,依然向人们发出无言的警示。鸿德堂和公啡咖啡馆以及风格迎异的优秀近代建筑一起,向人们展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
中式屋顶混合西式教堂,是上海唯一一座中国宫殿式外形的教堂,也是多伦路名人街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教堂的原身是长老会布道印刷所,是近代上海规模较大的出版和印刷机构。当年在决定将此地修建为教堂时,正赶上我国民族主义高涨,基督教界提倡本土化,所以才打破了传统的西方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
鸿德堂(苏韵阁):位于多伦路59号。主体建筑座南朝北为2楼,突出的裙楼第四层为钟楼,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于1928年由中国教友捐献12万元自建。为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的风格,在国内仅此一处,极为罕见。现底楼大厅辟为苏州刺绣展览馆。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为苏州刺绣厂在上海的主要产品展示窗口,陈列展品有各种单面绣挂屏、条幅、册页、画体;双面绣品屏风、台屏、微型景泰蓝转屏;有绣花被面、被套、床罩、枕套、靠垫、台布、披肩、围巾、手帕、领带等旅游产品、礼品。
矛盾雕像
1896-1981 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
禧勃坊咖啡屋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首个政府平台的专业现代美术馆
多伦现代美术馆共分七层
一、二、三层用于展览
作为国内首个政府平台的专业现代美术馆
它集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于一身
多伦路的建筑多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发达之后建造的别墅,后又被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占据。其中有国民党时期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孔公馆;白崇禧在抗战后一度居住过的多伦路210号别墅,台湾作家白先勇也曾在小时候短暂居住在这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式别墅汤公馆曾先后作为汤恩伯和陈仪的住所。这里还有上海现存的唯一中西合璧的基督教堂鸿德堂,具有南洋廊式风格的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典型的石库门里弄景云里、永安里等等,为海上旧式里弄和海派建筑的缩影。
四川北路
沿路返回
溧阳路
这时的街道安静整洁
金仲华故居
溧阳路1156弄10号
金仲华旧居
金仲华旧居(溧阳路1156弄10号)——著名报刊编辑金仲华,浙江桐乡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职。曾协助胡适之主编《东方杂志》。1934年任《世界知识》半月刊总编辑,参与创办《大众生活》、《生活日报》,《永生》、《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后任香港《星岛日报》主编,并加入保卫中国同盟。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新闻报》总编辑。解放后任《文汇报》社社长、上海市副市长,兼上海市首任体委主任
长春路
长春公寓
长春路出来,又再次拐到四川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