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对于我,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它的名字!

烟袋斜街其实紧邻“什刹海”的银锭桥,游客在湖边游览的时候,看到边上有很多商户,我就是看见了卖“马迭尔冰棍”的商店,进去买冰棍,然后就从胡同里稀里糊涂地进入了“烟袋斜街”的。

烟袋斜街仅仅200多米长,也许正是由于其长度短,商铺多,才会显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繁华吧?

北京城的建设大多四四方方,正南正北,所以斜街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了。

走在大马路上,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一下子就错过了“烟袋斜街”的入口了。

烟袋斜街里的客流量很大,我拍照取景很困难。游客大多是逛街购物买些纪念品,像我这样扛着单反认真照相的还真不多。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我在来烟袋斜街之前,就听说里面有个“大清邮局”。

我也不知道仅仅是名字就叫“大清”呀,还是真是从“大清朝”穿下来的。反正这名字挺招人儿的!

看来还真是从大清朝清代就传下来的。

这个“大清邮局”门脸很小,但顾客络绎不绝。不大的房间内还分出两部分:靠近门口有张桌子一个柜台和一小片墙面是真正属于邮局的;而再往里的柜台展台是被邮局租出去的商户,一般顾客是看不出来分别的。

及至我在租赁部分买完的商品纪念品出来缴完费想要盖邮政的戳儿被拒绝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您想盖邮政的戳儿,必须在邮局这前面一小部分购买明信片等产品才行。而明信片不单卖,一卖就是一整套,这,不太厚道吧?

邮局里的一位中年男士,一边卖货,一边用美工钢笔现场一摞一摞地书写“福禄寿”三个字的明信片,也引来不少顾客围观。

”烟袋斜街“,走走逛逛,拍拍买买,还不错,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