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里面自然是没雨,不过黄龙洞景区规划得很好,这外面虽然下着小雨,景色也还是很漂亮
到张家界居然下起了小雨,时间还不算晚,小祥说张家界下雨也有的玩,那好吧,计划外的地下龙宫——黄龙洞,走起。

溶洞里面自然是没雨,不过黄龙洞景区规划得很好,这外面虽然下着小雨,景色也还是很漂亮。但是人受得了,相机却受不了,只能随便拍几张。

我本来是想吟诗一首的,但是他们都已经都跑到溶洞入口去等我了,有时候诗人就是去了远方,也作不了诗,你懂的。

这个黄龙洞我本来没报太大希望,溶洞去的太多了,有名的,没名的,各种各样,没有难看的溶洞,只有难看的灯光。前不久在宜昌那几个溶洞把我给整蒙圈了,大日光灯管子全都露在外面,你到底是给我看溶洞呢还是卖日光灯管呢?所以这个黄龙洞进去以后感觉很不错,起码不卖灯管。

这只是最开始的聚会厅,黄龙洞十三个大厅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就已经很漂亮了。这处灯火阑珊、石笋林立的地方是龙舞台,相传是龙王爷跳舞的地方,每天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舞会。旁边的峭壁上还有一个华丽的包厢,是龙王爷小女儿专门约会情人的地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龙王爷也属于特权阶级。

黄龙洞里面还是挺大的,容易走错路,景区有专门的导游,凑够几十人一拨就统一开始游玩。但是我们不喜欢跟着导游走,大队人马的节奏完全不适合拍照。下到第二层洞里,一条暗河挡住去路,这里叫响水河,长度将近3公里,要坐船才能继续游览,船票包含在门票里面。


船开得挺快,响水河经过的地方像一个巨大的隧道,非常宽广,一路上有龙王金盔、海贝浮空、海螺吹天、隐龙峡、插香台、天仙桥等景观,一闪即逝,都比较抽象。

这里还有仿佛是纤陌纵横,如浪起伏的田园风光,相传是龙王爷的万丘龙田。在溶洞学里,这叫“流石坝”,也叫“酸田”,它是流水形成的,流石坝的凸出方向即为当时的水流方向。

这个天仙水瀑布是黄龙洞独有的景观,这种与众不同的地方才是判断一个景点值不值得游览的重要因素。水瀑布的洞顶与外界仅一层薄薄的岩石相隔,天上雨水汇集起来渗透过岩层便形成黄龙洞内最大的三股泉水,从三十米高的蜂窝状的洞顶石窟中如烟似雾的倾泻而下,形成这种美轮美奂而又非常罕见的溶洞瀑布奇观。

照片无法拍出这个水瀑布的特色,从洞顶直落地面,连成一线,四季长流不竭,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无法想象在溶洞中能看到这样的瀑布奇观。


这里是景区设置的一个游客拍照点,好像是叫做花果山吧,但是人为的装置太多,留影并不好看。

游览栈道修建在这些石柱的中间,仿佛走进了天上的街市,这里像是神仙做生意的地方,繁华似锦,春意盎然。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阵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顺着长长的崩塌的斜坡往上看,两根大石柱及壁流石被地下水溶蚀形成了奇妙的空洞,因为从不同的地方可以敲出奇妙而悦耳的音符,所以得名石琴山。一九八四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专题片《地下明珠——黄龙洞》的时候,就是在这两根石柱上敲击出了一曲完整的《卖报歌》。

金鸡报晓,石笋顶端的造型像是一直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当然,要运用一点抽象的思维,人家几十万年才长成这样很不容易,也不能做整形手术,所以大家要宽容一点。

中间这支高大的石笋,形状好像一枚正准备发射的火箭。这不由让我们想到我国的长征一号火箭,由于它位于黄龙洞,人们便称它“黄龙一号”火箭。


龙宫是黄龙洞最精华的部分,这里是最高、最大、最精彩的一个溶洞大厅,也是黄龙洞最先形成和最古老的大厅,还是国内已开放旅游洞穴中石笋最为发育的一个大厅,可以说是黄龙洞的“心脏”。

这里有上千根石笋,气势磅礴、粗犷宏伟,就凭借这个大厅,黄龙洞就不愧为世界溶洞奇观,值得一游了。

而龙宫上千根石笋中,这根定海神针又是精华中的精华,高达近20米,是黄龙洞最高的一根石笋。形状还十分奇特,两端粗,中间细,最细处直径只有10厘米,洞穴学家推算它至少需要近二十万年才长到今天这样高。定海神针上端离洞顶还有6米,顶部还有滴水,尚在生长发育之间,估计再过6万年就可以“顶天立地”了。作为黄龙洞的标志性景点,体现定海神针的价值,景区买下了一个亿的保险。


黄龙洞出来的时候雨差不多停了,雨后的天气无比的清新,也许这样的张家界,才算是真正的烟雨张家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