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输入法打字的时代,你还知道铅字的重量和温度吗?在台北城毫不起眼的巷弄里,这间华人世界唯一仅存的铸字行让你有机会触摸字体的肌理,感受汉字的力量。

即使走进太原巷,也很难找到日星铸字行,没有明显的招牌和刻意装潢的门面,似乎就像它本身的气质一样,低调得让人察觉不出,深刻得又无法抹去,在路人的指引下,我找到了这间成立于1969年的铸字行。

日星铸字行空间不大,却有着强大的气场,让人一进入就即刻变得清醒和冷静,陈列架上密密麻麻的铅字,排列得整整齐齐,克制的力量蕴藏其中。虽然这里本质上是一间商店,你却能感受到厚重而浓烈的博物馆气息。各式字体,各种大小的铅字居然让我生畏,我几乎不敢去触碰那突起的痕迹,这些熟悉的汉字,顷刻间变得如此陌生。

日星铸字行的创始人原本计划开一家中型印刷厂,却因为印刷机厂商无法按时交货,便先从铜模铸字卖铅字开始。随着客户业务稳定,已无法回头做印刷厂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是铸字行的黄金期,当时整个工厂员工有30多人,一天最少卖掉2、3万个铅字,而现在一年也不过卖出几千个铅字。

铸字行有较为严苛的规定,但凡拿出的铅字即视为购买,不得再放回。铅字众多,即使分门别类,也容易让人看花眼,因此如果你找不到想要的字,可以直接写下来让店员帮忙寻找。当然,这样也错失了在铅字中漫游的奇妙体验。铸字行并没有规定不许说话,然而这里强大的气场让光顾的客人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和店员沟通也尽量压低声音,仿佛喉头发出的每一个字眼都会打破应有的宁静。

在铸字行待久了,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此时此刻的你会如此克制和沉静。当浮躁成为日常,我们远离沉淀已经很远,铸字行老板日复一日的坚守,对技艺的守护,对文化的传承,就体现在这一个个无比沉重的铅字之中。于是,当我们触摸这凹凸不平的纹理的时候,我们便产生了敬畏之心。

坦白说,这不是你来到台北一定要去的地方,连看书都在kindle上看的时代,这样没落的产业并不能吸引每一个人的目光。但如果你想要探究台北城的文创积淀,这里想必会有你要的答案。

而对普通游客来说,可以说得上是廉价的铅字,也不失为别具巧思的伴手礼,铅字所表达的情谊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台湾小巨人-拒绝上亿人民币 日星坚守铸字行》 作者:《工商时报》邱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