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风筝,另一个快被遗忘的就是杨家埠的另一个特色了:杨家埠年画。

南北方的年画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印刷技术的发展,让年画这个古老的艺术也变得没多大用,保护起来靠的都是匠人们的心思。

我们去看雕版的时候,三位老师傅正在安静地用着道具,据说要创做什么,都在他们心里,没有太多的复杂刀具,桌面上几把刀刀柄都已经包浆,他们小心在木头上刻出一个倒的板,然后送到下一道工序。

值得仔细看的是,他们的题材有了变化,小时候看到的寿桃寿星,近年来重新流行的孔圣人,也有一些卡通形象加入进来,是好是坏各有评说,但跟上时代的潮流总是不会错的。

工序到下一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位老阿姨正在印刷,将板上涂满颜料,一页宣纸翻过来,再轻抚一层就留下了朱红的印记。这些和明朝的工艺并没有发生变化,一切都是老祖宗的样子。

我注意到他们的年画里也有几个颜色,那么拼色又该如何来定位呢?这是以前平面印刷经常出现的问题,RGB三色在叠起来的时候一旦发生一点错位,这一页纸就印坏了,在今天的印刷机械里会借用坐标系由电脑精准把控,那么杨家埠的师傅们是如何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