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城西北50公里,南距福州市127公里。海拔700多米。“支提”为梵文“聚集福德”之意,《华严经》载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言,故天底下云游僧侣,多上山去朝拜。唐天宝六年(747年),册封天下名山时,将霍桐山洞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而处于支提山西的支提寺,是整个霍童山的中心,去过三次了~

据佛教《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支提”系佛教术语,“谓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皆供养恭敬”(《大日经疏》)。因此,支提山被佛教徒视为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

华严寺所在之处,四周群峰环拱,状似千叶莲花,而寺恰在花心上。

众多的山川林窟,多以佛教名词称之,诸如普贤峰、维摩峰、菩萨峰、天冠林、帝释峰、钵盂峰、袈裟岩、香炉峰、舍利窟、甘露泉等,且山中寺院林立,有小支提寺、仙峰寺、仙岩寺、甘露寺、那罗延窟寺等,不愧“闽东东岳”和“佛巢仙窟”之誉。 华藏寺作为支提山佛教中心而置身其中,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曾经是佛教“第五大道场”,主要文物有:

一、毗卢遮那佛像(铜渗金)一尊。

二、千圣天冠菩萨像。

三、全藏经书。

四、紫衣一领,系京缎,金绣玉爪盘龙和明代万历年间朝廷御碗两块,以及部分画像等。

五、明万历年间的木刻圣旨。

毗卢遮那佛像一尊。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赐铸的珍品,铜渗金,重量明秤1000斤,高2.5米,莲座围径3.7米。现供奉大殿中。佛像底层绕座二十圈,每圈有掀开的莲瓣五十片,每片浮雕一尊高约9公分的小佛像,共成千佛之数,座上高坐毗卢遮那佛,头戴金冠,手持“毗卢”印。迄今将近400年,仍金碧辉煌,闪闪发光,其工艺之精湛,形象之逼真,不愧为宫苑之艺术珍品。据纪载,该佛像铸成后,皇太后遣内官护送,花二年时间,才运到宁德支提山(网图)。

紫衣袈裟就是紫色的袈裟,它是僧人“大衣”之上的特殊服饰,只能在大法会或者朝见帝王时才可穿着。袈裟是僧人的法衣。

袈裟的种类主要有三种:五衣、七衣、大衣。根据佛教的制度:

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俗称五衣,是僧人打扫劳作时穿着的。

七条布缝成的中衣俗称七衣,是僧人平时穿着的。

九条布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俗称祖衣,是僧人的礼服,僧人出门或拜见尊长时穿着的。唐、宋时期三品以上官员官服为紫色,五品以上官员官服为绯(大红)色,有时皇帝特加赐紫或赐绯以示尊宠,赏赐给僧人的就叫“紫衣袈裟”

缂丝技术,通经断纬

现在来参观看到的一般是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