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让人流连忘返,一步一景,处处都是好风光,就连单单在绿草茵茵之中行走漫步,也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四姑娘山的核心景区包括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和四姑娘山。双桥沟全长34.8公里,主要以雪峰、牧场、草地、森林等为主,可以说是四姑娘山最美丽的一条沟。
关于双桥沟名字的由来也是十分的通俗,只是单纯因为沟内有两座木桥,一座由杨柳木搭建而成,另一座由红杉木搭建而成,便由此而得名。
景区前段景点主要有阴阳谷、日月宝镜山、五色山、十里白杨林、人参果坪、沙棘林带;中段有盆景滩、撵鱼坝、猎人峰;后段有牛棚子草坪、红杉林、白沙滩和布达拉峰。
我们的游览方式是直接开车到最里面的红杉林,再从里面一路沿着景点往回游览。

红杉林是双桥沟沟尾的最后一个景点,海拔3800米,也是沟内海拔最高的景点。这里有贵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红杉树,也有历史悠久的现代冰川。


红杉树在这里绵延,四季风光,百看不厌,春天芽嫩、夏天成荫、秋天金黄、冬天银装,这是双桥沟内除沙棘树以外的另一种神树。

除了可以漫步于红杉林之之余,抬头向上的时候,就是延绵不断的白雪皑皑。


随后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牛棚子。牛棚子是因为这里有一处牧民的牛棚而得名,这里有着平阔的草甸,有着环绕的雪山,也有着整个四姑娘山景区里最大的白塔。当风吹过的时候,白塔上的五彩的经幡便随着风飘扬,整个画面便是宁静而美好的,有着无法言喻的感受。


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建造的,它的蓝本又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由于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颜色洁白,所以便被称为白塔了。


雪白的白塔跟雪山相映成辉,在这么一大片绿萌之中显得更加的瞩目,这些都是承载着心灵上美好的寄托。

此情此景,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起了仓央嘉措很经典的一首诗: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在高原之上,怕有高反,于是只能小心翼翼游走其中,其实内心是欢悦到想大跑大跳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不是第一次到高原,但是再见永远都像初见般欣喜。


沿着栈道一路漫步,在栈道的尽头再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牧民的家,而那些牛呀羊呀便是屋子周边悠闲地吃着草。

而对面则是布达拉峰,海拔5240米,形似布达拉宫,据说当初松赞干布准备修建布达拉宫时,派出考察的人来到这里,发现此山形势雄伟庄严,于是以这里为蓝本,修筑了布达拉宫。

抵达四姑娜措后,只见整个湖掩映在高大的冷杉木和苍劲的沙棘树之间,犹如一个巨大的明镜,传说四姑娜措是四姑娘沐浴的圣湖。


这里湖水清澈,上面的枯木老树静立,湖水连接山体、沟壑,雪峰奇岩倒映,树木草地环绕,阳光下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四姑娜措是由“5.12”地震引起泥石流冲击扇堆积阻塞而形成堰塞湖,震后通过清淤、除渣,修建观景亭、台等方式进行了合理规划整治和有效利用,从而形成了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自然天成的高山湖泊,也是“5.12”地震后游客非常喜欢的景点之一。


沿着湖边的栈道,可以一路步行到盆景滩,期间还经过一条流水潺潺的溪流,那都是雪山融化之后的雪水,清澈且清凉。


盆景滩,长约三里,宽约数十米,是由两条溪水组成的,中间还夹了一个珍珠滩。

盆景滩的得名是因为滩中那些星罗棋布的干枯的沙棘树,极具艺术的视觉效果。

这些形态各异的沙棘树死而不倒,依然保持着生前挺拔优美的姿态,只是没有了生命的绿色。


又高又大的沙棘树枝头或盘曲、或异伸、或挺拔,既有虬髯老松的苍劲,又含园林盆景的秀美,又不失其挺拔雄壮。

在这些虬髯老松般盆景林脚下,是清清的溪流,头顶有白云蓝天,周围有雪山草地,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盆景图,所以人们称之为“盆景滩”。


盆景滩的形成是由于山洪冲积的泥沙淤积阻塞,导致河流改道,淹死了原本在陆地生长的沙棘树。
溪水中含有丰富的钙化物,沙棘树在被淹死之前,拼命吸收,根部附积了大量钙化物,从而使得这些沙棘树死而不倒,成为双桥沟神话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这独特的风景线里,自然免不了要拍一下”到此一游“的游客照片了。

最后游玩的景点是人参果坪,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不是长人参果呀。后来一问,原来一大片的草甸下面,真的会长人参果呢。而且还有个传说,在以前在这片土地一生活的人们都是多灾多病,然后四姑娘山神就去佛祖那里要来了神仙果,播散在这片土地上,救助众人。


现在就是好多的牛羊在这里悠然地吃着草,一起嬉闹玩乐着~


双桥沟的美到让人流连忘返,一步一景,处处都是好风光,就连单单在绿草茵茵之中行走漫步,也觉得非常的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