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当画家、艺术家吗?当然不一定。即使这样,我们仍寄希望于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遇见美、发现美、触摸美,并拥有美。

这是我一直坚持带孩子去看美术馆的初心,因为艺术,是一种很美的载体,可以由内而外的改变我们的一生。

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松美术馆”是一个“旧房改造”项目,由马场华丽变身为美术馆。两千余平米的建筑面积以及三十三亩的院落外加一百九十九棵各具特色的松树点缀,松美术馆静谧而别具一格。大院子里没有紧密的建筑,一座座简单几何形状的白色建筑,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有绿草茵茵,与我们擦身的是错落有致的歪脖松树。

恍惚间闯入一幅中国画,它有着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

去松美术馆,看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去发现:越是简单简洁的,越是具有更多的包容。

馆内目前的展叫做“隐形于色”,汇集了不同年代的13位艺术家的精选作品。概念,波普,书法,光线都是展览中创作的灵感,从主观视角勾勒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抽象绘画的演变。

这些抽象艺术,倒有几分“泰山”平日在纸上挥笔舞动的感觉,眼花缭乱的色彩搭配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关联,我们放慢脚步,勇敢地,开放地,尊重地跟孩子一起讨论。

我们带孩子来,不是为了敬畏,是为了亲近,我们的教育里已经有太多的标准答案和权威知识,就让看画,变成最基本的感官与知识的游戏吧。

馆内有一件“小黑屋”十分压抑,展画中用白色的图形让人的视觉重新接受到微光,再踏入色彩缤纷的世界。

“这个化妆品比妈妈的大好多啊?为什么呢?”泰山露出特别吃惊的表情。

“也许它是给巨人用得吧。”我胡言乱语。

“巨人,是和奥特曼一样的巨人吗?”

我有些无语:“不对,奥特曼用不上,因为他们都不露脸。”

美术馆的另一头,有一家窗外胜似画卷的咖啡馆,看展累了,点上一杯回血苦水,往沙发一窝,就自成一个小世界。

美术馆是下午6点关门,北京的冬天黑得很早,5点30太阳就已没入地平线,松美术馆也点亮了这片绿地上的第一份光带。天空的蓝,地基的暖,冷暖对比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