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有故事的宗祠,深居皖南古村落,记载唐昭宗的悲惨身世。

深居在皖南古村落的西递,遍地都是文物,可以说在这个村子里每到一处都是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的,比如说眼前这座祠堂就是国内最有故事情节的、之所以说它有故事,是因为这个祠堂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唯一与帝王之家有关联的,而且充满了深厚的历史韵味。

这个祠堂名为胡氏宗祠,说到胡氏宗祠其实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会经常见到,但是对于西递的胡氏家族而言那就很寻常了,追根溯源的话,就要牵涉到前唐最后一位皇帝唐昭宗的悲惨身世了。他有什么悲凉的身世呢?与这座胡氏宗祠又有什么关联呢?

西递的胡氏真的姓氏为李,由于时局变动而给本应该是皇太子,却冥冥中沦落到徽州这个极为普通乡村里了。西递胡氏宗祠的始祖就是唐昭宗李晔的唯一幸存下来的儿子李奇。接下来的故事就跟着山野君一起来去简单的研究一下。

公元904年,心怀鬼胎的梁王朱温密谋篡位,被迫将都城从陕西迁至洛阳。这个时候的唐昭宗李晔几乎是没有回天之力了,看着皇后即将分娩的皇子即将落地,于是在皇宫门前摘了一朵本应该在冬季才会盛开的梅花,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怀里。祈祷皇宫里的梅花能够保佑母子平安,后来就有了《梅花易术》。

梁王朱温残忍的杀害了李晔全家,唯一幸存下来的皇子被亲信大臣胡三公带到了徽州婺源并养大成人。胡三公考虑到皇子的安全就把李奇的名字改为胡昌翼,在他成年的时候并告诉他事情的真相。于是,胡昌翼就将自己的姓氏叫做“明经胡”。说到明经胡还有很大的一段故事呢,想不想听呢?

在西递敬爱堂,胡昌翼拿起了佛经阅读完毕,似乎参悟了很多。那接下来的胡昌翼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该何去何从呢?是报仇雪恨还是奋发图强或者是继续过着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呢?胡昌翼的人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空前绝后的故事。那就是创立了明经胡和徽州文化。

祠堂里供奉的西递的三位祖先,分别是胡三、胡昌翼和胡三公,胡三也是胡昌翼更是唐昭宗的恩人。胡三公前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不再赘述了。中间的就是胡昌翼的灵位,他在参阅经典的时候明白了他的余生该何去何从,徽州的伦理道德与世俗生活因胡昌翼而兴起。为中国封建历史文化根植于民间百姓的行为准则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尤其是对于中国几千年小农思想的解禁和工商业观念的萌芽方面更是如此。

限于篇幅大小问题,我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些关于西递胡氏宗祠的故事。其实这个宗祠还有更多、更有趣的历史故事可探寻,尤其是关于唐昭宗李晔,他的身世可以说在西递胡氏宗祠里都是能够寻找到的,倘若有兴趣的话,那就不妨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