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旅途劳顿。刚出发没多久,我们便在夏日暖晴里沉沉睡去,再次醒来的时候,方觉早已置身一片绿意之中。

虽是早有预料的风景,睁眼的刹那,还是有被惊喜击中的感觉,瞬间睡意全无。

初抵的小站,是莫干山脚下的文化市集庾村。小小的庾村,却有大大的来头,是大多数来到莫干山旅人的第一站。

初见印象,这个藏匿于山野之中的小镇,没有一点未见过世面的瑟缩和土味,倒像是民国时期留洋归来的大家闺秀,有着西方女子的时髦、精致、小资,同时,骨子里依然保留着东方美人的含蓄与古典。

事实上也是如此。这里有太多外国人留下自己的痕迹,比如,现在还开着的诸多“洋家乐”。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下,庾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旅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

莫干山车站

路口,莫干山车站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百年前的车站,如今已是展示莫干山交通史的博物馆。车站不大,里面的陈列也很简单,仅有一架竹轿和一些海报,海报上载着百年前至今,出行莫干山的交通方式变化。

最初,上莫干山,是要租竹轿的。老照片上,轿中人西装革履,头顶洋气的礼帽,一派儒雅风流。

可是,有坐轿的人,自然也就有抬轿的人。上山的路,漫长而曲折,竟然都要靠抬轿人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想来,真是极其辛苦的营生。

底层百姓的生活,从来都不容易。

我们常常对百年前那个风云变换的时代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印象中这些社会名流的高贵优雅。

可是,轿中人从来都是少数的,多的是挣扎在泥沼中不能自拔的苦难群众。

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命尚且像一篷枯草,风一吹就散,又何谈幸福地生活呢?

其实,时至今日,依然是多数人的平凡和艰辛撑起了少数人的辉煌。世界永远都是个巨大的游乐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坐在轿中,而我们,都是抬轿的人。

思绪飘得有些远。罢罢罢,至少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莫干山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此刻能够站在这里,已经很好了,多余的,且不去想它。

莫干山车站交通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