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辨海流、斗风暴”,南海赐予了无尽的财富,也夺取了无数的生命,南海的深渊中不知留下了多少沉船
提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说起来好像挺拗口的名字,坐落于潭门中心渔港,这座建成开馆于2018年的博物馆在千年渔港里显得非常年轻,何镜堂先生主持设计的“丝路逐浪,南海方舟”展馆建筑将现代美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外形十分壮观。

南海博物馆馆藏文物7万余件,主要包括南海出水文物、历代外销文物、南海生物标本、海南历史文物等,分为南北两个展区十余个展厅,基本陈列“南海人文历史”是南海发现、命名、开发、管辖这四个方面的通史,可以快速了解南海概况,这个展览也荣获了当年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来自中国的外销产品在古代一直备受西方青睐,每年冬季随着季风洋流,驶出中国海港的一艘艘商船都满载着中国产品,这些出口海外的瓷器、银器、牙雕、扇子、画作均是典型的中国工艺,而又充满了异域风情,别有一番风味。在“源同流异”展厅,可以欣赏到百余件来自清代的外销艺术品,分门别类的再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景象。


“看罗盘、望星象、辨海流、斗风暴”,南海赐予了无尽的财富,也夺取了无数的生命,南海的深渊中不知留下了多少沉船。南宋年间,一艘满载瓷器的商船从福建驶出,途径西沙群岛时遇难,沉没在了华光礁海域。八百年之后,2008年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成功将这艘命名为“华光礁Ⅰ号”的沉船全部打捞上岸,出水文物近万件。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便复原了“华光礁Ⅰ号”出水前的面貌,全景展现了出水文物及相关造船及商贸的历史背景。


“华光礁Ⅰ号”的出土得益于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博物馆中“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专门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下考古开始起步,到2014年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水下考古取得众多成果,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一艘艘中国古代商船,更加说明了中国人是最早开发经营南海的国家。

博物馆也会引进一些临时展览,比如刚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一结束,便立刻飞赴这里,开始了国内的第二站巡展,与国博的展览稍有不同的,在海南的展览更加融入了一些海南文物元素。


如果想要看完博物馆里的所有展览,最快也需要留上大半天的时间,中午不想出去吃饭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博物馆的“南海餐厅”里就餐。
到达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从琼海出发可乘15路公交直达博物馆正门,博鳌出发可先乘坐公交车至金湾再步行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