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佛寺广场开始登山,也可以坐索道到达山顶。途中经过景点“松掩道庵”石刻,“松涛映红”题诗,弥勒宝殿,天成弥勒大佛,弥勒宝塔,龙华顶等景点。

南泉庵当年是收藏经版和刻印经文之所。据清嘉庆十四年九月(公元1809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所立之碑文载,南泉庵道人“南泉庵观商议”,“处心数载,募化八年,敬刊经版百余块”,“印经者俱来此”;“道教经版久存千山”,“不意前有之经施散已尽,吾等遂捐资重修刷印,并增金科玉律之版”。南泉庵收藏经版和刷印经文的经堂现已无存,但遗址尚可见到,一进院门,即可见地下有青石房基,这就是当年经堂的遗迹。

大佛寺广场

情侣松

“松掩道庵”石刻

题诗

“松涛映红”题诗

映红亭

力士像

力士像

长寿门

“天地同心”石刻

天成弥勒大佛: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坐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千山成为佛,大约有千年。

弥勒宝塔:于2003年9月动工,2004年底竣工。 宝塔主体高度为四十一点八米,底座为对边二十米的八角形悬挑基座,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外饰全部为天然花岗岩石材雕刻镶挂,共用3536块石材雕刻构件镶嵌在宝塔四面。外部造型由四十米高八角形及圆形相间主塔及四个六角形角塔组合而成,形体表现极为丰富,整体轮廓鲜明优美,形同花束组合,是中国传统中的“花塔。宽敞的宝塔平台,四周用汉白玉和花岗岩砌成的塔廊,陡峭险峻。三层飞檐斗拱式的塔檐,显得挺拔潇洒,体现出我国历史上佛教悟门的传统建筑风格。整个塔身雍容典雅,古朴浑厚,巍峨壮观。八面塔壁上镶嵌着晶莹瓦亮的仿古琉璃窗棱,四周画栋雕梁,玲珑剔透,松竹梅鹤,古猿神象,千姿百态,令人目驰神往,留恋忘返。塔门东西对开,在塔内便可膜拜对面山上那座天然弥勒大佛。塔内香火缭绕,经声喃喃,正位端坐的弥勒佛像金身耀目,四大天王列立两厢。塑像的坐姿,站态、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大殿供设格局,规范得体,体现出佛门悟场,以慈为本,普渡众生的宗旨。

从龙华顶可延大佛佛头后下山,可经过秀莲台,大佛题诗,解脱门,峭石危耸,欢喜坡等景点,到达圆通禅院,最后到达福泉。

秀莲台

大佛题诗

“解脱门”题诗

解脱门:在大佛右耳后。

大佛侧脸

峭石危耸

欢喜坡

圆通观在千山圆通谷西北坡上。建于清代雍正三年(1725)。有正殿三间,配殿一间,均为硬山式建筑,总建筑面积87﹒5平方米。

圆通观山门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