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可以染黄的植物,主要有栀子、地黄、拓黄、黄檗、郁金、槐花、姜黄等等。 自西周开始,栀子便成为染黄的主要材料。汉代时,栀子与染红色的茜草成为经济作物。“千亩卮茜,千亩姜韭,此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种植这些染材的农户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与千户侯相等。 先秦时期的郁金是贡品,用麦子掺和郁金制成的酒,被称为“黄流”,在宗庙祭祀等重大场合使用。 荩草,俗名菉竹、帝王草。古时多用来和蓝草套染绿色。《诗经》云"终朝采绿,不盈一菊""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北魏《齐民要术》载,用黄檗染纸防虫的工艺,为"染潢""入潢",装潢一词由此而来。东晋末桓玄下令废竹简改用黄纸。 “天地玄黄”,古人视黄色为大地的本色,也是太阳光芒的代表。黄色象征着至尊、正统与光明。 自隋唐起,柘黄成为皇帝的常服颜色。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柘黄也由此成为皇权的象征色。明代明令禁止臣子百姓穿黄色衣服,包括姜黄、柳黄等黄色系。 黄金和铜钱的光泽,使黄色成为温暖、生机、富饶和欢乐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