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南山是祁连山西段,地跨甘肃、青海两省 。位于疏勒河之南,党河、哈拉湖之北。在青海省东起大通河源,向西延至党河支流尧勒特沟附近出青海。在青海省绵延350公里。 其西段在甘肃省境内叫野马南山,中段和东段在青海境内,东段名为沙果林那穆吉木岭。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其中中段的最高地段是祁连山脉隆起的最高地段。 岗则吾结,当地人称宰吾结勒或团结峰,海拔5808米,其地处疏勒南山东南段,是祁连山脉的最高峰 。为疏勒河上游谷地与哈拉湖盆地两内流水系分水岭的最高点,地表被冰雪广泛覆盖,雪线位置高达4400米以上,有较大面积的现代冰川 。 团结峰(目前有海拔5826的民间数据,真正的海拔有待实测!)虽然是甘青两省边界的祁连山脉最高峰,但因进山路线长,后勤补给困难,攀登技术难度大。 主峰南侧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哈拉湖。也是深藏在祁连山腹地,鲜为人知的高原咸水湖。湖泊面积59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77米。 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 疏勒河,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2大河,是中国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古名籍端水。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脑,西北流经肃北县的高山草地,穿大雪山—托来南山间峡谷,过昌马盆地。 疏勒南山的地层主要由托来南山群组成,其时代属长城纪至蓟县纪,为一套巨厚的滨海相碎屑岩—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南白水河组和花儿地组,厚约976-4752米,含丰富的叠层石和微体化石。 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常形成陡峭的山峰和悬崖;碎屑岩包括砂岩、页岩等,相对较软,容易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的影响,常构成山谷和山坡的主体部分。 地质构造属褶皱断块山,南陡北缓,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这些构造运动使得地层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和位移,山脉的走向、地势的起伏以及岩石的分布都受到了显著的影响,造就了疏勒南山高耸险峻的地形地貌和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疏勒南山地区经历了海洋沉积、地壳抬升、褶皱断裂、岩浆活动等多种地质作用的交替影响。在中元古代时期,该地区处于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大量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形成了托来南山群地层。 之后,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地壳逐渐抬升,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了山脉的雏形。在随后的地质时期里,又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进一步塑造了疏勒南山的地质地貌。 祁连山脉素有万宝山之称,疏勒南山区域可能蕴藏着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 疏勒南山的冰川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山脉中段和东段,疏勒南山中段和东段现代冰川十分发育,较大的雪山有八座 。北坡分布集中,疏勒南山冰川总面积的81%集中在北坡,这是因为水汽主要来源于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