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唐玄军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风筝是怎样发明的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巨龙,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是“世界风筝都”的标志性建筑。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风筝的相关资料。该馆共设有七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潍坊是风筝文化的发祥地,为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称“风筝节”)庆典活动的固定举办地点。

它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还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染散地,又被称为“世界风筝都”


鲁班风筝之始祖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 468-376年)居鲁山(今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有人说是我们的祖先受到风吹斗笠、树叶的启发,有人说是受帆或帐篷的启发,也有人说是受了飞鸟的启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却是国际风筝界一致的公论。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 468-376年)居鲁山(今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后来,墨翟把制造木鹞的方法传给他的学生公输班(又称鲁般、鲁班),公输班又加以改进,用竹 为材料制成“竹鹊”,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公输班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早期的风筝还被用于传远消息、测量风力等。

据<<独异志>>记载,太清 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叛军侯景困在南京附近的台城,简女献计作纸鸢藏诏于中,飞空传书,以谋援军,因风筝被敌方射下来而不果。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公元713年,唐玄军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

此后,随着国际交往,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恰如一位外国风筝专家所说的:“中国人民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这是举世公认的。风筝引起人类飞向天空的遐想,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飞机的发明。”














墨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