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山韵:高盖山公园的层叠诗意 在福州仓山区密集的楼宇之间,一座海拔仅202米的小山静静矗立,这便是高盖山公园。与那些名声在外的名山大川相比,高盖山显得过于低调,甚至许多福州本地人也说不清它的具体位置。然而正是这种"大隐隐于市"的特质,赋予了这座城市公园独特的魅力——它像一位隐士,在喧嚣的都市中开辟出一方静谧天地,等待有心人的造访。 ### 山与城的对话 高盖山最动人的景致,莫过于登顶后俯瞰福州城的全景。与五虎山远眺的壮阔不同,这里的城市景观带着一种亲密的质感。闽江如一条银练穿城而过,远处鼓山轮廓朦胧,近处仓山老洋房的红色屋顶在绿树中若隐若现。这种"半入城池半入云"的视觉效果,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山水画卷。尤其黄昏时分,当夕阳为整座城市镀上金色,而山间的虫鸣鸟叫渐次响起,登山者会感受到一种奇妙的重叠体验——既置身城市之中,又超然于城市之外。 公园的设计者显然深谙这种山城对话的美学。登山步道呈螺旋式上升,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观景平台,如同展开一幅徐徐上升的城市长卷。最妙的是"豁然台",当游人费力攀爬一段陡峭石阶后,突然来到这个突出山体的平台,整座福州城毫无防备地扑面而来,那种视觉冲击力足以让人忘记呼吸。这种精心设计却不露痕迹的观景节奏,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移步换景"的智慧。 ### 时间的褶皱 高盖山公园内散落着诸多历史遗迹,像被时间遗忘的碎片。始建于唐代的妙峰寺虽经多次重修,仍保留着古朴的气质;宋代李纲墓前的石像生历经风雨,表情却依然肃穆;民国时期的碉堡遗址默默讲述着战火纷飞的往事。这些不同时代的印迹在山林中和平共处,形成了独特的历史褶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山腰的"天池"。这个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天然水池,池水终年不涸,池畔石壁上留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站在池边,能同时看到池中倒映的现代高楼与石壁上斑驳的古字,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令人恍惚。公园管理者对这些遗迹的处理也颇具匠心——没有过度修复,也没有刻意突出,只是清理出参观路径,立上简朴的说明牌,让历史自己说话。 ### 市井的山林 与其他城市公园不同,高盖山公园保持着难得的"野生"状态。这里的步道没有过度硬化,有些路段甚至是原始的土路;林木自然生长,少有刻意修剪的痕迹;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我曾多次遇见松鼠从脚边窜过,听见不知名的鸟在密林中鸣叫。这种半野生的生态环境,在高度城市化的福州显得尤为珍贵。 但高盖山终究是市民公园而非自然保护区。清晨,山道上满是晨练的老人;傍晚,学生三三两两坐在石阶上聊天;周末,家庭带着野餐垫在山顶平台享受天伦之乐。这些市井气息与山林野趣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高盖山特有的氛围——它既是自然的避难所,也是生活的延伸部分。公园入口处那个永远热闹的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与卖糖葫芦的小贩,构成了这座山的另一种风景。 下山时,我注意到山路旁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刻着"城市山林"四个字。这简短的题词道破了高盖山公园的本质——它不是要带我们逃离城市,而是教会我们在城市中发现山林;不是提供一处与世隔绝的净土,而是创造一种与城市共生的自然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高盖山就像福州这座古城的一个隐喻:既有现代都市的便利,又保留着传统生活的诗意;既拥抱变化,又守护记忆。或许,这就是它虽然不高不险不奇,却能让人一去再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