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的东北部,五缘湾湿地公园像一颗被海水滋养的绿宝石,镶嵌在都市与海湾的交界处。这片占地近90公顷的湿地,一半是水域,一半是草木,没有刻意雕琢的景致,却用芦苇荡的婆娑、水鸟的翩跹与海风的轻吟,编织出厦门最灵动的自然画卷。一个秋日的清晨,我踏着露水走进这片湿地,在水与草的呼吸间,邂逅了城市与自然最和谐的模样。 水网交织,一步一景皆诗意 公园的入口藏在一片茂密的木麻黄之后,刚踏上栈道,就被眼前的水世界包围。纵横交错的水道像大地的脉络,将湿地分割成无数个小岛,栈道则像银线,将这些绿色的岛屿串联起来。脚下的木板栈道微微晃动,低头能看见清澈的水里,小鱼在水草间穿梭,偶尔有小螃蟹横着身子掠过泥滩,引得同行的孩子惊呼。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片的芦苇荡。深秋时节,芦苇已经染上浅黄,风一吹就掀起层层波浪,穗子上的白絮随风飘散,像漫天飞舞的雪花。钻进芦苇深处的观鸟屋,透过百叶窗望去,能看到成群的白鹭站在浅滩上,细长的腿陷在泥里,尖嘴一啄就能叼起小鱼。远处的水面上,几只绿头鸭正结伴游弋,划开的水纹一圈圈扩散,惊起几只停在水面的蜻蜓。 迷宫栈桥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这座由木板搭建的栈桥在水面上蜿蜒,故意设计成曲折的“迷宫”,让人在穿行中不断遇见新的风景。走到栈桥中央的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北面是横跨五缘湾的大桥,车流如织;南面是成片的红树林,绿色的树冠像浮在水面的云朵;东面能望见蔚蓝的大海,白帆点点;西面则是错落的民居,屋顶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种“四面皆景,一步换景”的体验,让人恍惚间不知身处城市还是荒野。 芦苇咖啡馆是歇脚的好地方。这座藏在芦苇丛中的白色建筑,落地窗正对着湿地景观,点一杯本地的海堤咖啡,坐在窗边就能看水鸟嬉戏。有妈妈在这里给孩子读绘本,讲的是湿地动物的故事;有朋友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刚拍的照片,讨论着哪只白鹭的姿态最美;甚至有上班族带着电脑,在这里处理工作,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绿意,疲惫仿佛就消散了大半。 傍晚的湿地另有一番韵味。夕阳为水面镀上一层橙红,归巢的鸟儿成群结队地掠过天空,翅膀带起的风搅碎了水面的倒影。远处的五缘湾大桥亮起了灯,灯光在水面上拉出长长的光带,与天上的晚霞交相辉映。我坐在栈桥上,看着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海平面,听着芦苇在晚风中沙沙作响,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五缘湾是厦门的肺”——它不仅净化着城市的空气,更涤荡着人们心头的浮躁。 离开时,暮色已经笼罩了湿地,栈道旁的路灯次第亮起,像串起的星星。回头望,这片湿地安静地卧在城市边缘,用自己的节奏呼吸着,既不疏离,也不喧闹。五缘湾湿地公园的美好,不在于它有多惊艳,而在于它让我们明白: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依然可以有这样一片土地,让水自由流淌,让草肆意生长,让鸟自在飞翔,让疲惫的人找到片刻的安宁。 这场湿地之旅,更像一场心灵的放逐。在这里,我们不再是自然的旁观者,而是与万物共生的一份子,这种感觉,大概就是人与自然最本真的联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