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台南必吃的美味
1.3W浏览
豆花

豆花,或称豆腐脑、豆腐花,是由黄豆浆絮凝后形成的果冻状食品,比豆腐嫩软,是一种常见小吃。对它称谓则各地略有不同,中国北方多称豆腐脑,南方多称豆花,但在部分地区也有其他称谓。传统的制作方法,豆花多使用可食用性的石膏粉或卤水凝结,在口感上有明显的粗涩的感觉。现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剂,口感更细腻。
展开
无名豆花

同记安平豆花

蚵仔煎

古堡蚵仔煎

石精臼蚵仔煎

牛肉汤

文章牛肉汤

阿村第二代牛肉汤

阿财牛肉汤

割包

热腾腾从蒸笼拿出型似于馒头的割包从中间切开一刀,包上瘦肥混合的卤猪肉,再加上开胃的酸菜、腌萝卜片,撒上花生粉或是淋上胡麻酱,酸酸甜甜的口感更衬托出卤猪肉的鲜味。割包是台湾随处可见的小吃,台南的割包是游客必访美食之一,每到用餐时间排队的人潮不断,想要吃到美食要有十足的耐心呀!
展开
阿松割包

春卷

包春卷祭祖是台湾清明节习俗之一,又名润饼。师傅手上拿个糯米团,在平板煎锅上轻轻抹上一圈,一张薄薄有弹性的春卷皮就做好了。铺平了春卷皮,放入蛋皮、萝卜丝、笋丝、虾仁、豆芽、猪肉、香菇…等多种配料,最后撒上花生粉和白糖粉,卷成条状,在锅上将饼皮略微煎过,就是美味的春卷。大口咬下,丰富味蕾在口中散发,饼皮弹牙,饱感十足。
展开
金得春捲

碗粿

碗粿是台湾常见的小吃,台南的传统碗粿更是远近驰名。使用新鲜的在来米磨成浆后,倒入碗中加上香菇、虾仁、猪肉、红葱、胡椒、酱油等调味料,放入蒸笼蒸煮,就是一碗碗料多味美的碗粿。淋上酱油膏、甜辣酱、大蒜,在地人每天都要吃上一碗,老一辈的人更坚持使用竹签将碗粿切块直接吃,最能尝到原味。
展开
富盛号碗粿

咸粥

知名的阿堂咸粥总让客人大排长龙,并非没有原因,咸粥的汤底除了用虱目鱼的骨头熬煮,还又放入了猪大骨、老母鸡,一起熬煮八个小时,让汤底除了有虱目鱼本身的鲜甜味,还有猪骨和老母鸡醇厚浓郁的滋味。此外无论是扎实的鱼肉、绵密的鱼皮、油花遍布的鱼肚,阿堂都能让你一次满足。
展开
阿堂咸粥

阿星咸粥

鳝鱼意面

阿江炒鱔鱼意面

八宝冰

江水号是台南冰店的超级元老,已有80 多年历史。招牌的八宝汤就是八宝冰,以八种馅料如:红豆、绿豆、大红豆、芋泥、粉角等……,上面再加上挫冰。再淋上熬煮到微焦后加上一点点蔗黑糖的白糖水,把甜味提出来,就是一碗真正的台湾挫冰。
【图片作者:凌佩忆】
【图片作者:凌佩忆】
展开
棺材板
看到“棺材”二字别被吓到,知名的台南小吃棺材板,将厚片吐司炸到金黄色后捞起,中间挖空再放入鸡肉、豌豆、萝卜和墨鱼等以高汤煮成的馅料,再加上牛奶勾芡而成,盖上吐司的盖子后,因为形状有如棺材与棺材盖,因此得名。现有古早味棺材板及咖哩口味二种选择。
展开
土魠鱼羹

郑记的土魠鱼羹,鱼块没有鱼刺,先用蒜头腌过再裹粉油炸,同时吃得出蒜香与土魠鱼的鲜甜。羹汤则是用大白菜去熬,客人点餐后才会加入鱼块,菜汁清甜与鱼味蒜香融合,五印醋更是画龙点睛。这一碗土魠鱼羹,交错着酥脆、香甜、微酸、嫩滑好吃。
展开
郑记土魠鱼羹

阿川红烧鱼土魠鱼羹

度小月担仔面

提到台南美食,就一定会提到担仔面,最知名的就是度小月,低矮的古灶,昏黄的灯笼,坐在小板凳上.一定要这样吃担仔面才有气氛!度小月担仔面入选美国美食网站票选“2013 亚洲最佳101 家餐厅”,足见其好吃与精致程度。担仔面的份量不多,搭配卤香肠、卤丸子,卤蛋……可以吃巧又吃饱。而担仔面好吃的原因除了肉燥,最重要的就是虾头熬的高汤,喝汤时以碗就口不用汤匙才是地道的吃法,喝了汤后不要马上吞下去,要先在口中温存三秒。这样才能感受到高汤的香甜浓郁、齿颊留香。
【图片作者:凌佩忆】
【图片作者:凌佩忆】
展开
度小月担仔面

武庙肉圆

武庙肉圆外皮用的是蓬莱米,酱料用的是土黄色辣椒酱、新鲜蒜泥与芥茉酱,搭配的汤是柴鱼片清汤,滋味鲜甜,好吃到每天只卖250 份。武庙肉圆每颗都像个小包子一样大,刚蒸好就透出清香,肉圆做得Q 弹有劲又份量十足,3 个一份只卖50 元,绝对是到台南一定要品尝的
展开
武庙肉圆

有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