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是个奇妙的好地方,李坑古镇里有粉墙黛瓦参差错落的徽派老房子,有被岁月踩踏的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道,有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满山的油菜花、浓郁的古树……当约上好友确定形成时,内心对婺源的向往变得更加真切了!
早上7点从萧山出发,长达近5个小时的车程,使我们昏昏欲睡,被叫醒时才发现错过了一路的风景——婺源到了。带着少许遗憾,火速吃了中饭,便迫不及待的冲向那向往已久的藏于山间褶皱里的古镇和闻名于世的油菜花。 我们的第一站是个名叫晓起村的古镇,据说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的故里,村里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斑驳的石板路、曾经富丽堂皇的官宅别有韵味,道路旁简约的小摊上摆放着特色的地方饰品、玩具、古瓷,吸引了一路的游人。跟随着无处不在的游人走过了“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站在这些阴郁的古宅里,抬头仰望井天,让我想起《橘子红了》里的秀禾,忽然便不敢真切的看黑洞一样的窗口,怕看到“秀禾”一样哀怨的眼神…… 与晓起村同样闻名的是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如果晓起村是大家闺秀,李坑村便是小家碧玉;如果晓起村是繁华规矩的名门,李坑村便是渔舟唱晚的乡野;爱晓起的门厅紧凑、深宅大院,更爱李坑傍晚时分从门前河里捞上来的餐桌上的鱼和信步河间悠闲的鸭子。一路上,虽然被这些古建筑、古传说、祥和的景观吸引,但潮水一样的游人和炙热的太阳还是令我们快速的转移了“阵地”。油菜花田的游人仍然很多,本来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7个人打算租车从山顶欣赏美景,但是在车堵了15分钟之后,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的走下来——在山脚下游玩。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真的很美,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身边的油菜花,好一副闲适、清幽、天人合一的画卷。我们一溜烟跑到花丛间,尽情的展示着青春的魅力,摆着各种造型,疯狂的拍美景、美人,让相机一路追随,记录下我们的美丽与快乐。 接下来我们玩的仍然很疯狂,白天欣赏美景,晚上聚在一起“杀人”……时间太短暂了,周日中午,我们必须返程了。车子驶到盘山公路,随着众人一声高过一声的惊呼,我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远处连绵的群山迎面扑来,山下的油菜花随着风形成花浪,徽派民房也从山凹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她的美丽使我惊呆了,我不禁抱怨起来,婺源真小气——在最后一刻才将她的美丽的展现在我的面前。直到眼前美景已走远,我才从上转过头来,无限遗憾的在位子静坐,忽然想到,在山凹下看到的美景与在半山腰看到的美景的不同,山凹下的景固然美丽,但从山腰上看下去,视野岂不更开拓?对哪一片油菜花更浓密、哪一片民房更动人、哪一段河流更妩媚,岂不是尽收眼底?在时间有限的时候,直奔最美丽的地方,岂不更有价值?好比下象棋,老爸常说我看不满全局,经常为了吃掉眼前的“马”,而丧失接下来的“军”,导致最后被夺“帅”。这不正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忘记站在高处,纵览全局,寻找最有价值的“景观”吗?股票场上,什么样的高度就决定了你什么样的操作思路;生意场上,对其合作方,要从它近5年、10年的经营方式、民众口碑,去判断其诚信、潜力;家庭上,更不能被爱情一时冲昏了头……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境界。话说:小进步则是退步。当我们身处“山凹”而沾沾自喜时,便已是看不到前进的方向,那么我们离被现实生活淘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徽派的标志性建筑
春日里这样的柴堆应该挂个牌子——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小小竹排水中游,可惜交了钱,还要给小费,否则服务就不到位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卖茶叶蛋也好
游人如织
旺季,车多
满山的花
古老的民间艺术,可惜小哥不给拍
加载更多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