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藏,我想游历多年驴友们应该并不陌生,有些老驴甚至已经去过西藏很多次了。然而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交汇的地方,有一片神秘的土地,不论地理环境还是宗教文化,都与西藏非常相似,历史上它与西藏渊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拉达克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东南部,属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方的领土争议区,现绝大部分领土由印度实际控制。
1947年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这片美丽的土地就一直笼罩在战争的浓雾中,中国政府至今一直未承认拉达克属于印度
1975年才对外开放的拉达克地区的确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北有喀拉昆仑山脉作为屏障,东临青藏高原,西边和南边与喜马拉雅山脉接壤,海拔3500米的首府列城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
每年的11月到4月就交通断绝,一般没有游客。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人有机会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平和、尊严,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克什米尔,也只有在列城很少看得到军人,由于英国人下的猛药,克什米尔分别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控制。其中印控区是旅行胜地。斯利那加历来就以湖光山色著称,拉达克更是不少人心中的香格里拉。后者以列城为中心,在文化方面很像西藏,什么都像,一声“扎西得勒”也有人能听懂
列城作为拉达克的中心,地位像是西藏的拉萨。
进入列城有两种方式:最方便也是最舒适,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是坐飞机。每天从德里都有往返列城的航班,旺季的时候大约150美金,淡季的时候不到100美金。
第二种是公路,现在有两条公路可以进入列城,一条是从喜马偕尔邦的Manali经过世界海拔第二高的垭口唐格拉山的马列公路,虽然这一段只有400多公里,但是由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实在太差了,所以要颠簸两天。第二条是从克什米尔的Srinagar经过Kargil两天到达列城,路况比马列公路稍好,但是风景没有马列公路好。两条公路都受到气候的限制,每年只是开放几个月,其他时间都是被大雪覆盖。马列公路甚至要等到六月中旬才会通车。
此次印度之行,总计历时78天,其中1个月都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度过的。当时抵达达兰萨拉的时候是5月中旬,得知Manali到列城的公路还没有通,于是走的Srinagar那条公路,从列城下来的时候,走的是列马公路。大家可以到汽车站乘坐政府运营的巴士车,价格非常便宜,从Srinagar到列城是1080卢比,从列城到Manali是675卢比,加一起来回的车票还不到200人民币了,不过车况真的很差,颠的要死,作为一个纯纯的屌丝,我当然会选择这种交通方式。如果有钱的,可以包吉普车,价格大约是Bus的2倍左右。事实证明其实公交车更舒适,因为吉普车通常要挤满10个人,伸不开腿,更难受。。。
在达兰萨拉晃了好几天,一直在打听Manali到列城公路的情况,问了很多人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已经通了,有的人说5000多米的那个垭口依旧被大雪腐败,查了列城的旅游官网,看到的信息是从Manali到列城的公路还没有通,从斯利那加到列城的公路已经通车了。虽然知道从Manali上去风景更好,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走斯利那加那条线,而且已经决定要在那里待大约一个月了,下来的时候依旧可以一睹列马公路的风采。
一路从达兰萨拉辗转到达尔豪西,到了查馍,终于是来到了克什米尔地区。
然而悲剧的发现之前在印度办理的AIRTEL电话卡一到克什米尔就没有信号了,而且国内手机的国际漫游也没有了,问了当地人,在克什米尔,只能在当地办卡才可以,外部的卡一律不能用。
在斯利那加游览了几天。
关注我的旅途,关注新浪微博“人在路上-克洛斯”
某天的一早晨,6点来到斯利那加的公交车站,买了长途巴士票。
这一带其实有很多吉普车可以包,不过价格是公交车的一倍,(其实也不到200块钱,要开两天)对于我这种能省则省的屌丝而言,必须选择公交车。话说这BUS真是够破的,还没有城市里最破的公交车的质量好了,感觉像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产物。由于我比较有时间,所以就决定一站站的玩儿,不赶路,所以我并没有买直接到列城的车票,而是买到了Kargil,这是第一天停车休息的地方。
早晨7点多,车来了,爬上车顶,把大包固定在车顶子上,8点左右车子开动了,车子上除了4,5个背包客以外,其他的都是当地的居民,看样子有印度人种,克什米尔人种,还有藏族人种
出了斯利那加,不一会儿就能看到雪山,一路经过SONGNAMARG,这里好像是印度人的度假胜地。
雪山,冰川,参天的大树,湍急的河流,一路山看着风景,听着小曲,甚至忘记了道路的颠簸
不一会儿车就停了,原来那边的路非常的狭窄,而且这条路又是到列城补给的生命线,所以先放行军车了,军车一辆一辆的开过去,开了半个多小时才过完。
众所周知,印度与中国在拉达克地区以及中国的阿里地区存在主权争端,那一带的气氛一直十分紧张,在我去之前的一个月,又发生了中印部队在拉达克地区的帐篷对峙事件,使本来僵持的局面更加紧张了,这个时候我却毅然决然的决定前往拉达克。
在克什米尔的一个月,甚至没有见过一个中国人
道路上一个个真枪实弹的站岗的印度士兵,给人一种局势紧张的感觉,后来证明这些大兵还是很友好的,面对我的镜头,完全不会生气,而且有时还很配合
经过漫长的等待,走走停停,车子终于又开动了。
马上要迎接的是此条路上的最危险的一段路-翻阅ZO JILA垭口,这个垭口大概4000米左右,只有每年5月以后才可以通车。
路况是想象不到的差,窗外尘土飞扬,路很窄,车子就行走在悬崖的边缘,真是不敢往下看啊。
山上的雪还很厚,路是被开路机推出来的,两边的雪墙比汽车还要高,翻阅这个垭口,就正式进入了拉达克地区
进了拉达克,就像是进西藏一样,很多哨卡。
外国人都要登记护照,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是这里特殊的游客了,别的国家的人都用普通的蓝色圆珠笔登记,看到我用的是中国护照,问了我三次从哪里来,我说从中国来,然后进屋拿了支红笔进行登记
下午4点多,车子抵达一个叫DRASS的小镇,依旧是下车,外国人登记,还在这里吃了一餐咖喱羊肉饭,话说到了克什米尔终于是有肉吃了,而且也更加对我口味了
经过一天颠簸,终于抵达了卡基尔。
这里是拉达克地区第二大“城市”,称之为城市实在是勉强,城市十分萧条,这里大部分人口还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穆斯林,偶尔有些穿着红色衣服的喇嘛,也是从这里转车去列城或者是Zanskar的。
这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去列城路上的中转站,那几个外国背包客就在车站门口找了个大车店住下,转天早晨还得4点就赶车去列城,而我决定再这里留一天,去Zanskar那边转转。
Zanskar之前没有印象,仅仅听过这个词也是由于scarpa有一款这个型号的鞋。后来得知Zanskar地区是藏在深山里的一片净土,交通十分闭塞,但是寺庙十分古老精致。
之前见过一篇国外驴友冬季行走Zanskar冰河的游记,真是美得一塌糊涂,于是萌生去去那边的想法。于是背着大包,远离车站,找了一家GUEST HOUSE。这里的住宿比较贵,相比之下,我找的这家是这是最便宜的,而且有热水洗澡的GUEST HOUSE了
晚上研究了一晚上LP,想去神秘的ZANSKAR转转,但是ZANSKAR地处偏远,交通是个问题,问了旅馆老板说是可以先到PANIKHAR,这个地方之前从来没有在计划中,看LP的攻略,对此地介绍也不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决定去这个地方。。。
转天打听得知,去往PANIKHAR的车是每天中午才发车,找了半天才找到发车的地点,回旅馆又拿大包,终于是赶上了这班车。
卡基尔距离印巴的停火线仅有几十公里远,在这里,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头顶上飞来飞去的直升飞机
车子一路沿着河行驶,十分颠簸,远处7000多米的怒峰和昆峰时隐时现。
下午4点多抵达PANIKHAR,按照攻略,这里有一家政府运营的BANGLOW,但是价格比我想象的贵不少,然后找了这个小镇唯一的一家的旅馆,150卢比一人,还包餐,老板十分热情。
登记的时候,发现我们是今年的第一个客人,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客人,翻了翻去年的记录,也不过来过几十个人,这里确实很少为人所知,但是风景十分美丽,四周雪山环绕,人们朴实热情,不时清真寺里传来祷告的声音,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国内把云南的中甸捧为香格里拉,然后那里早已弥漫着浓浓的商业的味道,然而这个小小的村庄,它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印度传统体育项目-板球。
四周雪山环绕,然而怒昆峰只能露出一点点。
回到GUEST HOUSE,与老板聊天,得知这里有一条一日的徒步线路,从村子翻越3950LA GOLA垭口,那里是最适合观看怒昆峰的地方了。
于是转天早晨起来起了个大早。
客栈老板说这条线路,他们往返4,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对于我们来说估计6,7个小时怎么也能完成了,但是由于那天身体不适,一直拉肚子,这一段路硬是走了9个小时,回客栈已经快崩溃了。
一路上拖着沉重的身体,一步步艰难龟速的前进,当抵达3950的垭口时,眼前的景色不由得让我惊呆了。
美丽的怒昆峰就在眼前,好似触手可及,顿时疲惫,疼痛都抛到了脑后,这一路的辛苦看到这美景也算是值得了,在垭口避风处休整,拍照,午餐,然后原路下撤
加载更多
下了山,路过小卖部买了瓶汽水,喝了一口,真是爽啊。
在村子里拎着相机四处游荡了一会儿,在村口拍了会儿孩子和老人,这里的人和印度人种完全不一样了,更像是中亚波斯人种。
回到客栈也顾不得一身的灰尘了,一头栽倒到床上,美美的睡了一觉
跟老板打听从这里去Zanskar的交通状况,老板说现在那边的路还没有完全贯通,你可以试试运气,在路边搭车,不过几率很小,综合考虑,我们还是决定原路返回Kargil,然后继续向拉达克的首府列城挺进。
早晨四点多,在汽车站,等到了去列城的Bus,上边还有空位。几个老外坐在前边,穿着短袖短裤拖鞋,身上围着毛巾被,给他们冻的够呛。原来他们不知道印度还有那么冷的地方,以为都是很热的了。看来学好地理是很重要的。
车又是颠簸了一天,终于抵达列城了
列城给我的感觉就是衰颓破败,城市基础设施很差,很像是30年前的拉萨的感觉。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名车豪宅。有的只是各种寺庙,各种转经筒,还有那些个虔诚的人们。
虽然列城破旧,但是宗教文化氛围,我个人认为要比拉萨好,而且物价也是非常的低。
列城的标志应该就算是列城的旧王宫。
列城是拉达克的旧都城,历史上拉达克王朝曾经昌盛一时,当时西藏阿里的古格王朝就是被拉达克王朝所覆灭的。这里的王宫完全是仿照当时的布达拉宫建造的,现在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风采。相对于布达拉宫,宫殿顶部少了一块儿红布的“点缀”,使列城旧王宫仅仅散发出了宗教文化的气息,而不是政治的味道
加载更多
在印度旅行的78天里,色彩是给我最大的震撼。
大到城市里五颜六色的建筑,小到印度女人花花绿绿的纱丽,每一样无不震撼着我的眼球。
然而有一种色彩叫做黑白,虽然平淡,但是却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
这组照片没有过长的标题只用两个字“年轮”来诉说这些图片。
年轮一词源自植物学,指树木伐倒后,在树墩上可以看到有许多同心圆环即为年轮。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
每年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很快,形成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多,细胞壁较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而在秋季,气温渐凉,雨量稀少,树木生长缓慢,形成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少,细胞壁较厚,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同一年的春材和秋材合称为年轮。第一年的秋材和第二年的春材之间,界限分明,成为年轮线,表明材木每年生长交替的转折点。因此从主干基部年轮的数目,就可以了解这棵树的年龄。
通常看到树墩上,一圈圈的年轮时,会有一种对生命的崇敬之情,游走于列城的小巷子里,偶然看到一位拉达克的藏式传统手工艺人,熟练的操作着各种工具,用沧桑的手打造一枚戒指。
那手上的皱纹好似树的年轮,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无声的诉说着那已经快要被人遗忘的故事
喜欢在列城王宫下,那些小街小巷游走,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
不同信仰的居民居住在这狭小的空间
加载更多
距离列城中心徒步大约45分钟,有一个世界和平塔,几乎从列城的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它。
这座塔是1990年日本的佛教团体捐助修建的,意在祈求世界的和平。
在这座塔上,是环看列城的一个很好的角度,日出日落十分,更是很好的拍摄时间
卖干货的当地人闲下来也悠闲的摇着转经筒,其中有些奶片奶糖,看了一下,还是中国货
列城旧王宫的山上,还有一座小寺庙,个人认为这个寺庙更值得去,里边有一尊千手观音,十分精美。庙里供有嘉旺竹巴活佛。
这位活佛是拉达克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Hemis的仁波切,拉达克人民诗人敬重这位活佛。
当然哪里都少不了所有藏人的绝对精神领袖的照片,政治原因,就不发图了
寺庙底下还有一个大殿,一般是不开放的,下来的时候人品爆发,正好有小喇嘛在里边打扫卫生,才让我们进去。
里有很精美古老的壁画,由于不让使用闪光灯拍照,有点模糊了
列城虽然作为拉达克的中心,但是好玩的地方都散落在列城周边的小村镇里。
从列城汽车站都有小中巴开往各个小村镇,价格很便宜,也可以包车前往,不过价格就高了不少了。
在拉达克的20多天里,几乎周围的小村镇都走遍了,在这些地方感到浓浓的藏传佛教的文化。
这里的宗教和文化没有任何的修饰,还保留着最古老的味道,相比国内藏区,楼顶到处都是探头和狙击手,寺庙被军警监管,拉达克的寺庙更让我对藏传佛教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站就是Alchi,这个几乎快被人希望的喜马拉雅山脉里的村庄可谓是拉达克最有文化底蕴的村子,村中古老的寺庙群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寺庙里的壁画以及雕像十分精美,但是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经残破,所以照相在这里是明令禁止的,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保护文物才是最重要的
从Alchi住的客栈向寺庙走的路上,两边有不少卖当地民族饰品的小店。
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拉达克的传统面具。
这些表情狰狞的面具据说有驱魔的功效,很多拉达克居民家里都挂有这种面具
一片盛开的小黄花吸引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油菜花。
金黄色连成一片片的,十分漂亮,好似置身于婺源的油菜花海
这种高高的帽子是拉达克妇女的传统服饰,由于帽子比较高,进门时会碰到门框,所以进门之前,她们都会放在门前
爬上并不高的小山,望着远处的小山,张开双臂,静静的感受着高原的风,苍鹰就在我身边飞过,这时我想起了许巍的一首歌《像风一样自由》
在西藏,只见过这种白色佛塔,而在拉达克,佛塔却是五颜六色的,不仅有白色的,还有红色,黄色,蓝色,紫色,黑色等颜色
到哪里都是喜欢拍拍当地的小孩,觉得小孩的眼镜是最纯洁的东西,天真无邪。
在这种偏远的山村里,即使一个破轮胎,也能让他们玩儿的津津有味。
这让想起在中国的孩子,他们犹如被关键钢筋混凝土的牢笼里,受到各种束缚,不能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是当下中国孩子们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村口的玛尼墙上,满是这种雕刻着六字箴言的玛尼石,岁月在石头上留下了痕迹,却磨灭不了那些虔诚的心
去过了Alchi之后,又顺路来到了Likir,据说这里的寺庙里,有一座拉达克地区最大的坐佛。
没有班车,只好沿路搭了一辆车,停在了村口,距离村子还有2KM的路程,只能背着大包走来。
找到了LP上推荐的那家客栈,我认为这是拉达克住的最舒服的客栈了。
房间三面落地窗,阳光直接照进来,十分舒服,躺在床上就直接可以看到雪山。
客栈有个很大的厅,铺着地毯,十分干净。客栈是家庭客栈,只有一对老夫妇,十分热情,一直给我们添茶加水的,而且一个人400卢比,包三餐,十分合适。
来到客栈里,正值早餐的时间,里边已经有一对比利时夫妇在吃饭了,不一会儿又进来一位荷兰的老人。我们几个人谈了起来,得知那一对比利时夫妇要去徒步的。我们跟他们讲明天在Lamayuru有拉达克的传统节日,他们也说明天要赶到Lamayuru
从我的房间里,直接看到对面就是雪山,房间里暖暖的,阳光直接晒进来,被子也被晒的很蓬松,不像列城那家那么阴冷潮湿,真是心情大好
从我住的客栈,走到Likir的寺庙还要有2KM,一路都是沙土路,看到大卡车和挖掘机在修路。
远远就可以望见寺庙,一尊金佛背冲着我们
依旧是三色的佛塔,走到寺庙里边,才能完整的看到大金坐佛
从寺庙下来的时候,已经5点半了,太阳光逐渐慢慢消失,感觉丝丝寒意,赶忙回客栈。
碰到一个老妇带着一个小孩,冲着我笑。
虽然她满脸爬满皱纹,但是我却是觉得那么美丽。
那种感觉真的让我很舒服,走到路上,辛勤了一天的修路公认,也在卡车的后翻斗上,准备收工了
回到客栈,喝了暖暖的热奶茶,寒意马上没有了。
虽然在拉达克,可是晚餐还是咖喱味的,看来这里的藏区和国内藏区的食物还有本质的区别。
躺在床上,没有挂窗帘,也完全没有必要挂窗帘,因为方圆几公里,只有这一间屋子有人住。
看着对面的雪山和漫天繁星,有一种在野外扎营的感觉,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高原的阳光早早的就给我晒醒了。
今天要前往距离这里150公里外的Lamayuru,看旅游手册的信息,今天在那里的寺庙有一个传统的节日。终于有机会看到拉达克传统节日的舞蹈了,很是兴奋。
拉达克地区交通不是很方便,有时候一天只有一趟班车经过,于是只得在路边搭车。大部分的时候搭车是需要给钱的,偶尔有些私家车司机比较好心,就免费搭乘一段了。
终于我搭乘了一辆吉普车,150卢比,把我拉到距离Lamayuru还有30公里的地方,在那里,又搭了顺路回的出租车,终于这折腾到了
Lamayuru坐落在列城和斯利那加公路之间,应该算是这些村落里距离列城最远的一个,大概有5个小时的车程。其实之前从Kargil去列城的路上,我已经来过一次了,不过听说这里有拉达克的节日,我还是又回来了。
Lamayuru的寺庙是拉达克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相传这座玉如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伟大上师玛尔巴的老师那罗巴所建立的。古代那罗巴在这里修行,这里有一片湖,那罗巴希望在哪里可以建造寺庙,于是在这里的洞穴苦修。上天得知此事,被他感动了,于是是湖水变干,建立了玉如寺。这里的地貌有些像西藏阿里地区的土林地貌
再次来到Lamayuru,为的就是拉达克的传统舞蹈。
还是住在Dragon guest house,放下大包,立刻奔向山上的寺庙。
寺庙里已经传来锣鼓声了。刚来到寺庙门口,发现摆着个小桌子,两个美女让我买票,一人20卢比,确实不贵,两个人两张40卢比。后来一琢磨,好像别人都没买票,然后看了一下票,有个单词不认识,查了一下,原来是彩票的意思,瞬间火冒三丈,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中午休息的时候,那个摊子还在,过去她们理论。说进去不用门票,你卖我的是彩票,你不事先告诉我,这属于欺骗。那女的竟说这个彩票是给寺庙捐的功德,我说我可以给寺庙捐功德,但是放在寺庙里,不是给你。旁边一个男子自觉理亏,把40卢比退给了我。虽然钱不多只有几块钱,但是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所以我还是要据理力争的
很荣幸的这次再拉达克,在Lamayuru,赶上一个拉达克的传统节日。之前对于拉达克的了解,就是在节日时,喇嘛带上那种表情狰狞的面具,跳舞。说是跳舞,其实就是按着鼓点,随便扭几下,意在驱魔
虽然舞蹈一直在周而复始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也看不懂到底表达的什么意思,但是还是很兴奋,操场旁边围满了人 ,有当地的人,也有不少外国人。长枪短炮,一并对着操场
场下的小喇嘛看的很是入神,不时他们也会打闹,毕竟他们也是孩子
那些虔诚的老人们,有的摇着转经筒,有的捻着念珠,口中默念着什么
每次看到这些虔诚的面孔,心里都会不由得一丝感动。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舞蹈仪式分上下半场,在中午有休息,这时喇嘛们休息用餐
中午吃完饭,下午舞蹈继续,人越围越多,不得不跑到二楼找一个好的机位
伴随着一阵锣鼓声和喇嘛的念经,几个喇嘛将长长的号拖了出来
下午的仪式和上午的一样,还是喇嘛跳面具舞
仪式快要结束了,爬上小山上的僧舍,环视整个Lamayuru的土林地貌
舞蹈仪式结束后,来到主公路上,眺望这修在山崖上的寺庙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