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雨崩还是高中时期,那时每天忙于学习,对周遭事物概不敢分心,中午回家吃饭得空瞄会电视便是极大的幸福了,有段时间云南卫视播出了一段关于雨崩的60秒宣传片,开始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是源于她的名字,“雨崩”--听起来像是能触碰到心底的柔软一样,如同她的原始和本真。
或许是对西藏有了后遗症,然后总也忘不了雪山、藏房、经幡留下的眷恋;也或许是某个梦境、某张照片、某个声音又让我想要去到离天堂更近一点的地方。
实习结束的前几天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出去溜达一趟,可是苦于一个人就在蜂窝上找结伴,也打听了这段时间去雨崩的人流量,果断决定参加自由生活户外俱乐部的方式开始行程,虽然虎跳峡、香格里拉之类的前些年已经去过,想想不同的季节看到的风景不同也就没所谓了。
你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人,满心欢喜的去认识,又无奈的将他们忘记,不管当时有多少故事,回忆起来也只不过是随口一提。我做过很多错事,又不聪明,可是想要努力实现的愿望还很多很多,比如还要跨过山河大海之类,祝我每段旅程都有不同的收获。
去香格里拉,那些美好的片段始终停留在脑海,经过了大火和时间,这里早已物是人非的感觉。下午的阳光刚好,心情也刚刚好。
看过夕阳下的松赞林,喝过青稞酒,吃过青稞面,在藏房高歌,在篝火前跳舞...把自己丢在别处,然后你会爱上这里的世界。
第二天:纳帕海--奔子栏--月亮湾--白茫雪山--德庆--飞来寺
一个人的旅途确实是孤独的,没人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倒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去天马行空,去打破常态。
其实,说起来旅途也是一种人生。
跟着自由生活户外俱乐部吃大锅饭,磨合着我们独特的默契,晚上玩杀人游戏高兴到拍手散场。
在路上,不管你是谁,你曾经是谁,你将来是谁。你,因为只是你。
第三天--开始徒步进军雨崩
赶了大早,小伙伴们一起在楼顶围观日照金山的盛景,可惜天不遂人愿,浓厚的云层把主峰遮的严严实实等等,但是看看上图,仿佛是雪山的仁慈,云层缺了一个角,刚好漏出一点雪山顶,好一个神奇的梅里。虽然跟想象中的日照金山不一样,但是这样的遗憾好像才更完美一样。
西当村到雨崩,全程18公里,12公里上坡,6公里下坡。开启三天的自虐模式。
这个小村子目前仍然不通公路,只有摩托、驴子、徒步能进。
途中唯一个休息站,挂满了各种口味的泡面桶,老板自称泡面王子,哈哈,混着浓重泥土味道的开水,15一桶,吃完继续爬坡,感觉虐翻了。
看见了么,连手机屏幕都受不了了,这坡度,照片直接都变形了,18公里啊啊啊!!!
12公里的上皮,真的走的要吐,看到这短短的经幡道,垭口就在眼前,所有人那个激动啊,终于可以换个姿势继续虐了。
一场特别的演唱会,我这个临时的丐帮长老给大家在森林里来了一首《一瞬间》,恩,以后一听到这歌的旋律必然会有不一样的回忆。
胜利在望,可是已经没力气啦,天空飘起了小雪,走在45度的下坡路上,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早上11点出发,下午4点左右,一路冲锋陷阵,甩开大部队省了原计划快1个小时。虽然住雨崩的条件确实不好,怎么说呢,这些都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再说边洗澡边看雪山的情调也不是哪里都能有的。
加载更多
第四天---出山记
我们住在上雨崩,离下雨崩还要跨过一个峡谷的距离,既然雨崩是我的终极目标,就算这一天再累我也要去转转,了却心愿。一个峡谷加上出山的18公里,谢谢,痛并快乐着!
我亲眼看到的雨崩跟几年前宣传片里的不大一样,她安静的躺在仙女峰的脚下,村口的大树上张扬着被风吹起的经幡,还有那句熟悉的“扎西德勒”。或许是因为冬天的清晨,没什么人,进而显得整个村子特别的宁静祥和。
我也是在小镇上长大的姑娘,小时候每每假期去外婆家,最喜欢的就是小村庄冬夏不一样的景色以及最割舍不下的对家人的爱。我对村庄的欢喜不是好奇不是新奇,也许是生长在心中的一种情怀吧。
感谢所有经过的人和事!!!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