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开大草原前一天,来了一批游客。他们貌似很熟悉这里,四、五辆轿车一道而来,还自备烤具,大咧咧要了一只羊,分解肉块后好像开起了烧烤档一样,香料啊,油啦,扇子啦,炭火都齐全,大哥们掀起上衣坐下,不停息地烤起羊肉串。看得出来是好几个家庭出来自驾游,小朋友在玩球,女人看小孩,男人就是吸吸烟聊聊天。安达家小妹告诉我,他们是呼市来的,每年这时候都会来一次,大伙聚在一起烤肉,挺好的。当然,我们也自然受惠吃了一、两串。
隔天我在收拾背包的时候,小妹说帮我问了一下,那些呼市的大哥可以载我一程,这样就不会烦恼怎么离开了。就这样,135公里的路程,充满对路上碰到的好人的感激之心,到了我的下一站,呼和浩特。
一个城市结合丰富的民族特点的地方。公交上可以听见蒙文的广播,路上可以看到蒙文的招牌,这些都是我在路上最喜欢体会的,新奇的,惊喜的。
联系上了沙发客主,这一次接待我的是苏晨光,我睡在他的公司里,是为名副其实的沙发客。经常有国外的旅人通过沙发客联系他,在呼和浩特住上几晚,就为办证,到蒙古国去,所以在呼市逗留,是很好的中转站。
联系上当地人最令我开心的除了住宿不用烦恼,还有个伴能理解你途中的喜忧,最重要的是,对方能带你觅食!当地人都去吃的,想必就是“道地”的菜了吧。当晚,约上苏晨光的女友,我们一起去吃内蒙古菜——格日勒阿妈。这家店名气很大,也多亏了有他们陪同,不然让我一个穷屌丝来这点什么菜呢。
满满的民族风,来自大草原的羊肉,来自大草原的奶茶,来自大草原的味道。在当地吃当地人的东西,最能满足我的口腹欲望。服务生据说都是蒙古族,包厢里传来大大咧咧的歌声,瞥一眼,都是扎鞭子的壮汉,那魁梧,那魅力,一秒爱上这种不拘小节。
顺带一提,呼市有一些班车是不要钱的。这是我觉得呼市特别亲切的一大原因,公交也不是太挤,车还是新的,民众福利很得到照顾的一个城市。
隔天去了哈素海,为什么去哈素海?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下的牛轭湖,还有“塞外西湖”的雅称,距离呼市也才70公里,汽车也有的。看过了正品西湖,看看塞外的是不是很有意思?但是旅游这种事,一旦判断错误,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坐上去哈素海汽车的大部分是爷爷奶奶,他们在路上途径的村陆陆续续下了车,等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说这是哈素海时,我彻底蒙了。除了正在施工的黄泥土路,哪有什么哈素海。车里也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傻逼,我们面面相觑,下了车自然就走在了一起。
这里的旅游设施尚未开发,其实我也不看重什么设施,观景台拉,石头步道啦都没关系,主要就是这“西湖”的水是不是太没看头了点。蒹葭苍苍,但别提什么佳人了,废弃的缆车轨道半浮不沉搁在水面上,仿古建筑伫立在那,全没意思。觉得哪里怪怪的,待了一下要走,才知道回呼市的车只有一班,就在下午5点。呵呵,现在是2点钟不到。
一个人待在城市里,逛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对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做什么都像在你自己的城市里生活一样,去博物馆,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过去,在这种烈日底下也有地方遮荫,多好。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