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江南古镇人杰地灵,博古至今,吴越之地引无数文人骚客趋之若鹜,游走过了很多的江南水乡古镇,也曾无比的向往退隐水乡过一份枕水而居的田园生活,但这一次来到同里,却有了一份不一样的发现,在古镇上终于寻觅到了一位真正归隐市井的大师木匠潘,圆了一个拜望大隐的梦想!
木匠潘、潘木匠,不管你怎么叫吧,这都是在同里古镇响当当的一个代号。潘老师,50岁出头、60岁上下,情报显示其人是77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学毕业,现在是华东建筑设计院的教授(其实应该叫潘教授才更礼貌一些),据说潘老师在2000年来同里旅游,就再没有抛下这个原滋原味的古镇,他在古镇富观街租下了一座非常不起眼的老宅,没有从俗去改造成客栈或是茶楼,而是毫不修饰的在里面开始一边用刻刀雕刻自己心中的古镇,一边收藏遗落古镇民间的建筑工艺珍品,并且将一栋破败的古宅逐步拓展成了一座小小的博物馆,自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古建筑遗珍馆”。
木匠潘的“古建筑遗珍馆”本身就是同里古镇的一座清代的老宅,名字叫做“福如堂”,就位于同里古镇入口旁的一条小巷子里,与“嘉荫堂”的后门对街相望
朴实的门口除了一块用半扇门板刻成的门牌外,没有牌楼、没有门墩儿,斑驳的灰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
主人的工作室就在天井的左侧的偏房里(从布局看,这件小屋应该就是老宅以前的伙房吧),随着房中叮叮咚咚的声音,走进潘木匠的工作室,大师没抬头,他正在专注于一块木板的雕刻。。。
环顾房间四周,墙壁上挂着用古旧雕花大床上散落下来的部件拼成的小品,像一只展翅的蝴蝶!
红木边角料雕成的姓名牌
同样用红木边角料制作的书签
没看懂他手中的“莫奈”,却被他案边上的那几间小房子和墙角的正阳门城楼的木雕吸引了。。
还有很多已经完工的红木小凉亭模型。
墙角的一堆当地收上来的旧门板上,潘木匠把把成本的古书刻在了上面。。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