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伊斯坦布尔机场降落后在跑到上缓缓滑行,这里位于城市的欧洲部分。我们从亚洲过来,出了海关之后在机场提了车,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通过欧亚大桥回到亚洲。其实大家都清楚,海峡两岸的那两片土地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在驾车通过欧亚大桥的时,大家还是大呼小叫了下。当十多日之后再次回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大家眼前的这座城市开始生动、鲜活起来。
我们从色雷斯方向一路过来,在距离伊斯坦布尔市区还很远的地方,便有连续、延绵不断的灯火,使人感受到这里城市化的深度和商业的繁荣。伊斯坦布尔街头,长长的轨道车在城市中心蜿蜒的街道上和人流中穿行;穿着时尚的本地年轻人,混杂在大量游客中来去匆匆;在许多地标性的繁华地段,更是各色人等穿梭期间,日夜沸腾;象征重建罗马辉煌的索菲亚大教堂,与其对面不远处的蓝色清真寺争妍斗丽,又像两个巨人俯瞰着这座城市;街边不时散落着的罗马时代的建筑残片,以及竖立在古跑马场上的埃及方尖碑,都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历史的悠久。由于奥斯曼时代才过去不到百年,其遗风及留下的东西自然也多。尽管这里已不再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但穆斯林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大街上,妇女戴头巾是很自然地事,但是在这座城市里,这件事似乎也有得商量。实际上,许多妇女尤其是年轻女性的打扮与欧洲已无多少分别,常常很不起眼地隐匿在大量的游客中。
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商业街
站在金角湾的角上,隔着博斯布鲁斯海峡眺望城市的亚洲部分
博斯布鲁斯海峡,远处横跨欧亚的大桥
汽车即将开上欧亚大桥
金角湾的黄昏
街头休闲区旋转舞表演,一座生动而鲜活的城市
长长的轨道车在闹市区穿行
城市角落里的书市
加载更多
事实上,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极为多样化的城市。2500年前,希腊人在寻找新殖民地的时候来到这里,以一个海洋大国的目光,一眼看中了这片位于博斯布鲁斯海峡西边、位于欧洲后来被叫做金角湾的这片土地,并开始建立拜占庭城。海峡东边则是位于亚洲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来自亚洲深处的游牧民族,就像一个“盲者”面对着对岸这座天然良港久视而不见。而半岛东面连接着的,则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东方帝国 --- 波斯。由此可见,尽管安纳托利亚半岛在希腊与波斯这两个古典帝国之间起着缓冲作用,但拜占庭城从一开始就已经站到了双方冲撞的前沿,也为其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到了罗马时代,拜占庭城相对于罗马帝国的广大疆域和众多城市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甚至还一度改成了别的名字。当基督教秘密地开始传播,罗马帝国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候,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那场将帝国拆分为两部分的改革,却最终导致了一场内战。其结果是,君士坦丁登上了东罗马权力的顶峰,并在原来罗马帝国的遗产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帝国,首都就选在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拜占庭城,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而那个新帝国,便是日后战火纷飞、跌跌撞撞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这一年是公元330年,仅仅过去7年,君士坦丁大帝便悄然离世,但就在他离世前的那一刻,接受了基督教洗礼,自此,基督教逐渐成为了帝国的官方宗教。
在西方历史上,拜占庭是又一座丰碑,皈依了基督教后的帝国,最终发展出了其独特的一支教派 --- 东正教,无论是建筑形式和宗教内涵,都深深地扎入了其周围的土壤,包括今日俄罗斯以及东欧的广大地域,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如今,漫步在伊斯坦布尔,也就是昔日的君士坦丁堡街头,那座建于公元537年、象征重建罗马辉煌的索菲亚大教堂,尽管已经在奥斯曼时期被改为了清真寺,但依旧散发着宝石的光芒。在这座城市里,至今还能看到包括众多教堂、宫殿、输水渠、地下水宫和古跑马场等拜占庭建筑或称之为罗马建筑,但均留下了浓重的岁月痕迹,而更多的东西则经受不住岁月和战争的磨砺,化为了尘埃,或是隐匿到了黑暗的深处,跑马场的古老地基也已经退到了如今地面下2.5米的地方。。。
再回首时,已是千年。
街头老建筑,岁月留痕
混合了多种风格的老建筑
当地犹太教堂
加拉太塔,初建于1348年,当初热那亚人堡垒的最高点
以索菲亚大教堂巨大穹顶为代表的拜占庭建筑中的圆顶结构,后日对伊斯兰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加载更多
黄昏时分,西落的太阳将最后的余辉洒向波鲁布鲁斯海峡,从欧洲方向照射过来的这抹夕阳是那么的柔软,无比怜惜而又无奈地轻轻抚摸着昔日的君士坦丁堡,为她披上一抹金色,然后渐渐隐入渐暗的天际深处。
伊斯坦布尔的天空下,充斥着圆型屋顶和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在蔚蓝色天空或大海的背景下显得美轮美奂。如果说,君士坦丁(Constantine)建立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30年),那么,查士丁尼(Justinian,公元527-565年)则是将帝国推向巅峰的最著名皇帝,也是将君士坦丁堡装饰的无比美丽、辉煌的君主。如今伊斯坦布尔保留下来的众多拜占庭遗迹,包括宫殿、索菲亚大教堂、蓄水池等建筑,基本是查士丁尼时期的作品。那是个崇尚英雄的年代,拜占庭不仅继承了罗马的遗产,还需要罗马的衣钵。说希腊语的拜占庭人仍称自己为罗马人,并将疆域扩展至中欧、东欧、西班牙南部及意大利的广大区域。然而,再强势的帝国终究有其低谷时期和柔软的部分,十字军的入侵、皈依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的异军突起,以及后来蒙古成吉思汗大军的到来,不断削弱着这个庞大的帝国,并且把本已沸腾的安纳托利亚搅得更是炙手可热。这可是真正的乱世之秋,有谁能料想得到,这时候,一个小小的独立的土耳其游牧酋长部落,日后仅用了不到150年,便发展成了一个强大无比的新帝国,横扫了拜占庭帝国几个世纪扩张得来的广大疆域,并在1453年5月29日这天,攻占了拜占庭最后的城池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帝国,就此永远地终结了拜占庭帝国的时代。
那一刻奥斯曼帝国的首领苏丹,是被称为“征服者”的默罕默德二世。夺取昔日罗马人的遗产,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还需要策略。也许是慑于罗马帝国在人们心中的威严,默罕默德将自己称之为伟大皇帝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的继承人。而这时的基督教世界,早已在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帝国面前不寒而栗,于是在穆斯林寒光闪烁的弯刀下宣布,这位征服者已经继承了罗马和拜占庭伟大君主们的衣钵,并肉麻地把默罕默德比作昔日的亚历山大大帝。随即,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也迁到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当时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这里也很快成为了帝国的行政、商业及文化中心。
继默罕默德之后,奥斯曼的历任苏丹们似乎都显得野心勃勃,帝国也随之成了巨大的战争机器,四处扩张变得更为堂而皇之,甚至于每年夏天,在帝国东、西边境上进行交替作战已成了帝国的一个惯例。随着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君士坦丁堡也在历代君主们的装饰下,变得愈加美轮美奂,到了苏莱曼大帝时期,更是将城市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各民族的大熔炉,据说在街道上,甚至可以听到西班牙犹太人所说的一种罕见方言。此刻的伊斯坦布尔,充满了梦幻与魔力而独步于世界城市之林。
魔都是最适合闲逛的。初秋的伊斯坦布尔还未来得及深眠,就已经早早地苏醒,面包房里的炉火已经燃得很旺。海面上漂来一层薄薄的水汽,在日光中略显淡淡的蓝色,初醒的城市如同蓝色妖姬,懒懒地伸展着四肢。许多当地人早早便来到加拉太大桥上,垂下鱼竿,桥后面那座有400年历史、建造了近一个世纪的耶尼清真寺,衬托着这番生活场景,画面极具土耳其特色。伊斯坦布尔每天都有大量的观光客在街头游荡,从各个角度端详、欣赏着这座城市的美丽,细细品味她在历史深处的辉煌与忧伤。。。(未完待续)
渐入夜色的伊斯坦布尔
夕阳下伊斯坦布尔艾哈迈德区一角
夕阳下艾哈迈德区索菲亚大教堂(现为博物馆)一角
夜幕来临时候的博斯布鲁斯海峡
有着独一无二的6座宣礼塔的蓝色清真寺
黄昏下的城市天际线
城市夜色
贝依奥卢区著名的商业步行街
商业街上的建筑局部
伊斯坦布尔的黄昏街景
加载更多
尽管伊斯坦布尔这一名字,是在土耳其建国后的1930年才正式被启用的,但远在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因此,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对土耳其人来说也并不陌生。但无论这里被叫做什么,都不能减弱这座城市宝石般的光芒。
当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从历史深处向人们走来的时候,除了城市的自然风光和美丽建筑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这座城市的风情。沧桑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遗迹、美轮美奂的拜占庭圆顶、精美的伊斯兰清真寺、结合了传统与时尚的美丽姑娘、提着银质托盘满大街送恰伊茶的小伙计、装饰奢华铺设着波斯地毯的房间里缭绕着水烟烟雾、街头巷尾流传着的宫廷故事。。。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最独特的风景与风情。一座美丽而具吸引力的城市,似乎都与三个因素有关: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一位热爱城市与建筑的强有力的君主,以及这座城市的女人们。
那日,我们从索菲亚大教堂出来后,来到位于教堂南面不远处的露天咖啡吧喝下午茶,除了恰伊茶外,照着邻桌的样也点上了一壶水烟以作尝试。也许是为招揽顾客,咖啡吧边上还不时上演着过去作为宗教仪式之一的旋转舞。而就在咖啡吧身后,有两座顶着大圆顶、精美对称的石头建筑,两座建筑中间由红墙小圆顶建筑连接着,这便是锡南32个代表作品之一的许蕾姆女士浴室。许蕾姆是苏莱曼大帝的妻子,君主以其妻子的名字为一座公共建筑命名也并不鲜见。浴室基本上是清真寺附近的标配,但在土耳其一圈走下来后发现,许多城市中都有被冠以“许蕾姆女士”的公共建筑,看来,事情并不见得如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了。
实际上,许蕾姆女士(Lady Hürrem)作为苏莱曼大帝妻子这一事件本身就异常的诡异。因为在此之前,除了默罕默德外,还没有哪一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正式结过婚,尽管后宫妃嫔无数。但事情还远未结束,这位本名为洛克塞拉娜(Roxelana)、来自乌克兰的美少女,以娴熟的宫廷政治和手腕,不仅成了苏莱曼大帝的最爱,而且还让苏莱曼对她言听计从,一路扫清障碍,为其子继承王位登上苏丹宝座而用尽宫廷阴谋,最终成为了奥斯曼的慈禧。这就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性的苏丹统治”时期,洛克塞拉娜也因此而相当出名,有许蕾姆苏丹之称。帝国的兴衰原本就主要取决于那些苏丹们的智慧以及是否足够的强硬有力,等到苏莱曼一死,后继者们在充斥着政治阴谋和阴柔的宫廷环境中而逐渐变得昏庸和养尊处优起来,由此又加速了帝国的衰退与没落。由此可见,女人上位后的参政是多么的可怕了。
这一连串的变故,都发生在那个位于金角湾尖角处的皇家宫殿托普卡帕宫里。苏莱曼看起来似乎很是无辜,不过是对他所喜欢的女人献出了真爱,并一度还想建一座“许蕾姆女士宫殿”献给妻子。然而,深知宫廷游戏规则的洛克塞拉娜却有不同的想法,宫殿名气虽大,看着风光,却要远离权利中心托普卡帕宫,而这恰恰是她不能忍受的。于是,睿智的洛克塞拉娜提出自己花钱修建一座公共建筑以作留名,于是便有了这座锡南设计的公共浴场。而这,的确又开创了一个先河,以后历代后宫里那些有权有势的女人们都纷纷仿效这一做法,捐资兴建清真寺、陵墓等公共建筑。
托普卡帕宫按照传统的伊斯兰建筑特点,共设计有四个庭院和一片王室私人起居区(后宫),自征服者默罕默德1453年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不久,便开始了皇宫修建工程。后宫是苏丹及其家人的私人起居区,而不仅仅是妃嫔们的生活场所。自宫殿开始修建,后宫与前朝便作了严格的分开,但是,洛克塞拉娜结束了这一切,并由此开启了百年“女性的苏丹统治”时代。美貌如花却又心如蛇蝎的洛克塞拉娜,用尽手段与宫廷阴谋,扳倒了苏莱曼的挚友、帝国首相易卜拉欣,扫清所有障碍,将自己的儿子谢里姆推上了王位,从而登上皇太后的宝座并垂帘听政。但这位登顶王位的谢里姆苏丹,日后却因喝了太多的香槟淹死在了宫廷的浴缸里。正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托普卡帕宫的后宫所演绎的故事,可能比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还要来的丰富和多彩,自然就成了小说、剧目、电影的背景题材。但这里也不光是历史剧或宫廷串谋悬疑剧,莫扎特的著名歌剧《后宫诱逃》中所演绎的,便是一出以托普卡帕宫为故事背景的爱情喜剧。慢慢的,剧情故事的真伪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便是以充满神秘感的宫廷为背景,加上有着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后宫女人们,以及煽情的故事情节。。。
将伊斯坦布尔城市一分为二的美丽的博斯波鲁斯海峡
伊斯坦布尔街头席地而坐的观光客
城市上班一族
街头的三口之家
伊斯坦布尔街头
伊斯坦布尔街景
加拉太大桥上的垂钓者
加拉太大桥下的餐馆
伊斯坦布尔街头的夜晚
加载更多
如今,当你踏入土耳其领土的那一刻起,便犹如置身于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度,尽管这里也还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而平静祥和的气氛,已很难想象安纳托利亚这片土地上,以往的复杂文化背景、众多民族大熔炉曾经沸腾的年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很难从表象上去一窥其所经历的沧桑。贝尔伽马(Bergama),这个位于土耳其西部、北爱琴海地区的集市小镇,如今正小心遮掩着自己的伤疤与皱纹,隐藏在庇荫处,默默注视着世界的变迁。
贝尔伽马曾是一座古典希腊城市,距离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不过80余公里,也许是旅游设施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旅游团一般不在此停留,这反而很受喜爱清静的自助游客的青睐。夜晚除了街头饭店里会遇见几个西方散客外,最有可能遇见的外来者,可能就是参与当地考古挖掘的考古工作者。就在我们下榻的家庭酒店的后山坡上,来自德国的考古科学家已经就古罗马时期居住区的考古项目进行了多年的挖掘,从这一点上,也许可以预见这里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沿着土耳其西部爱琴海一带有许多古代名城,但频繁的战争与自然灾害,使那些古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大部分退缩为一个小村庄,有的甚至只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以后再通过考古发掘来进行考证,比如特洛伊城。贝尔伽马,从特洛伊时代起便是一座城镇,希腊人称之为帕伽马(Pergamon)。如今人们熟知的特洛伊之战,是一场发生在公元前1250年、古希腊军队与特洛伊城之间的战争,并在以后由荷马以史诗的形式记录并流传下来,可见当时希腊势力对安纳托利亚的影响。而安纳托利亚半岛东面的另一个古典帝国波斯,自然不能容忍自家后院变成希腊的势力范围,于是出手并很快控制了局势,以后波斯军队又借故直取希腊大陆,结果惨败于马拉松,但却也酝酿出了现代的马拉松运动。历史就是这样,由时间与故事堆砌起来,太过久远的东西不但容易遗忘,有时候难免令人乏味。但当人们通过千丝万缕的线索将一些著名事件与我们当今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却又那么的兴奋,仿佛抬手已经触摸到了历史深处的那一刻。
毕竟,这是两个古典大国间的争斗,土豪们的城邦小国只有在夹缝里赢得一丝空间等待时机。当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登上历史舞台,并率领马其顿军队横扫波斯帝国的时候,帕伽马也迎来了她的全盛期,帕伽马王国的势力范围甚至覆盖了如今土耳其爱琴海沿岸至托罗斯山脉的广大地区,是当时中东地区最富庶最强大的小王国之一,并在贝尔伽马修建了今天还能见到的包括希腊神殿、剧院、引水渠等在内的当时该地区最为宏大的城市 --- 帕伽马卫城。
帕伽马卫城远眺
卫城里的图书馆遗址
依陡峭山坡而建,并拥有一万个座位的剧场遗址
面对整个山坡周围的壮丽景观,袭来的每一丝丝微风都是那么的强劲有力,震撼到心灵
夕阳余晖下的帕伽马卫城遗址
图拉真庙遗址
站在图书馆遗址上看图拉真庙
图拉真庙的立柱
神庙遗址下的地基建筑,用于保持山坡的稳定
罗马人将地基建筑做的依然考究,中世纪时候还曾用作蓄水池
漂亮的宙斯圣坛底座已于19世纪被切割下来运往了柏林,如今只有那颗树孤独地守卫着遗址
雅典娜神庙广场前尚未坍塌的拱门
加载更多
雅典娜神庙遗址
曾经的宫殿遗址
从长长的市场大街可以想象当年商贩林立的场景
阿斯克勒庇俄斯医疗中心遗址,远处为剧场
遗址上恢复起来的立柱
立柱后面可以容纳3500人的小剧场
修缮后的部分剧场座席
医疗中心周边柱廊上的立柱
残存的建筑地基遗址
圣约翰在《启示录》中所写的七个天启教堂之一,并作为魔鬼王座的红色大教堂
位于贝尔加马镇上,建于公元二世纪
圣约翰在《启示录》中所写的七个天启教堂之一,并作为魔鬼王座的红色大教堂
位于贝尔加马镇上,建于公元二世纪
由于体型太过巨大,改造中在内部增加了一个小教堂,并有部分被用作了清真寺
红色大教堂上的一扇窗
散落在大教堂门前罗马时期的物件
贝尔加马由奥斯曼风格旧屋所改造的家庭酒店
酒店内的装饰保留了奥斯曼时期的风格
酒店女主人在酒窖里介绍墙上的羊皮画
图书馆之战:在欧迈尼斯二世(Eumenes II,公元前197-159年)统治帕伽马时期,帕伽马图书馆的知名度直逼当时世界最大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由此引起了埃及人对人才争夺的担忧,于是便从尼罗河上切断了对帕伽马的莎草纸供应。不得已中,帕伽马研制出了羊皮纸而最终广为流传。
从家庭酒店餐厅可以望见山坡上正在挖掘中的古罗马居住区
加载更多
前来土耳其观光的游客,一般都会找时间去下著名的棉花堡,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国内组团游的景点之一。从土耳其西部爱琴海边的城市伊兹密尔或贝尔加马出来,向东方向直直过去约200公里,有一座繁华城镇代尼兹利(Denizli),这是去到其北面19公里处的村镇帕慕克卡莱(Pamukkale)的交通枢纽,该村镇旁边的山坡上披着一层白色的钙化岩,看上去整个山坡犹如被洁白的棉花包裹着,这便是棉花堡景区。
山坡上的含钙温泉沿坡一路流淌下来,冷却后其中的钙沉积下来便形成了白色的钙化岩。由于温泉是从山坡上边往下泄,且源源不断流淌千年,因此造就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实际上,这一大片区域一直是土耳其传统的自然温泉浴中心。早在公元前190年,建造了帕伽马卫城的帕伽马国王,在这白色石灰岩的上方建造了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温泉疗养中心,并在后来的罗马及拜占庭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直到1334年的一次大地震,疗养中心便随着人们的迁移而衰败下来。如今,整个疗养中心区域内尚能找到包括神庙、教堂、浴池、古希腊剧场、古罗马剧场,以及一个巨大的古市场等遗址。棉花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大开发时期遭到了很大破坏,如今的状况据说已远远不如从前,部分驴友对其评价也会有“失望”。棉花堡门票包含了赫拉波利斯遗址,这也算是对远道而来的光观客的一点补偿了。
山坡上覆盖着白色钙化岩的棉花堡景区,在夕阳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温泉顺着山坡流淌到山下
温泉流淌到山坡上的一个个台阶里,形成平静如镜的水面
被日落夕阳染成金黄色的棉花堡
去到棉花堡途中,经过当地小镇的周末市场
这也算是很具当地风情了
集市的热闹程度超出了预计
更主要的是,这里反映了原汁原味的土耳其生活
加载更多
趁着自驾的便利,我们将去到棉花堡方向的重点放到了另外一处地方,那便是爱神之城,阿芙洛狄萨斯(Afrodisias)。
阿芙洛狄萨斯卫城是一座史前城市,在公元前2-1世纪逐渐繁荣起来,由村庄发展为一座希腊城镇。阿城在罗马时期作为古罗马帝国卡利亚省的省会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收藏于当地博物馆、从遗址现场发掘出的雕塑残件,也大都是这一时期作品。卫城遗址并不在如今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来这里的旅行团并不多,尽管这里是土耳其最好的考古遗址之一。那日我们在去到阿芙洛狄萨斯的路上,快到中午时分经过一座小村镇,又正逢热闹的周末集市,便随着人流闲逛了起来,还在当地店铺买了面包夹碎羊肉来吃。只是大家的那张外国人的脸,一路逛着显得有些扎眼,但当地人真诚的微笑着实令人动容,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地方,大家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土耳其的原汁原味。
土耳其的许多考古遗址都位于靠山的农庄里,阿芙洛狄萨斯也并不例外。我们的车沿着路标来到一个不太大的广场边,停下后换乘农庄里专为游客准备的、由拖拉机牵引的简易客车去到遗址,这不失为控制保护区域内车辆数量的一个好办法。作为一座史前城市,阿芙洛狄萨斯保留了大量的希腊元素,其城市名字(Afrodisias)本身也是源自希腊爱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一词,现在你也肯定能够猜出,这里一定会有阿芙洛狄忒神庙了。希腊神话中的阿芙洛狄忒,是一位象征爱情力量的女神,但也带着情色和双重性格的两面性。爱神的神庙当然是一大看点,而阿城另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那座世界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运动场,夸张的三万人规模,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个体量巨大的建筑,而就其完整程度,似乎只要将已经变了型的座位稍加整理便可重新投入使用。由于遗址周边空旷,光目测的话尚不能完全体会建筑的宏大,但进入到里面并走上一圈后,会由生出许多感慨,仿佛当年观众的狂热扑面而来。
考古遗迹往往坐落于前方山坳的村庄里
遗址附近的村民使用拖拉机牵引的客车支持当地旅游业
阿芙洛狄萨斯遗址博物馆外的石雕作品
博物馆内收藏的部分残存雕像作品
许多散落的石雕柱头,被排列成了一睹石雕墙
石雕墙上的部分作品
原先安放在塞巴斯蒂安神庙上的浮雕
博物馆内收藏的多为罗马时期的作品
用原始石料重新搭建的四塔门,是前来阿芙洛狄忒神庙的朝圣者们首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
有着科林斯柱式的四塔门细部
加载更多
美丽的爱琴海晚霞
除了那些对历史真正感兴趣的游客外,吸引游客去到土耳其中部地区的,是那里的独特的地貌、卡帕多西亚穴居人领地、土耳其的田园节奏,以及独特的土耳其文化魅力。
坐拥三面环海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以及爱琴海、地中海沿岸的大量古典海港城市遗迹,使得土耳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传统的海洋国家,而实际上,半岛中部才是土耳其真正的中心地带,无论地理上还是文化上。早在五千年前的青铜时代,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居民就与特洛伊和希腊大陆以及爱琴海岛屿就有了贸易往来,三千年前的半岛西部及西南沿海,也已经是希腊殖民者的前沿阵地了,且海洋贸易繁荣发达,此后又来了罗马人。然而,作为真正“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无论在种族上还是文化上,似与这些“辉煌”的历史关系不大,却都与昔日那个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
一千年前,当游牧的突厥人自中亚西迁时,正值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的衰落期,突厥人尽管骁勇,很快控制了阿拉伯世界的大片土地,但当遇见文化底蕴更深厚的阿拉伯人,马上便皈依了伊斯兰教。与此同时,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半边的拜占庭,在经过了千余年的挣扎后也已进入暮年,这给了在半岛中部游牧的塞尔柱部落很好的机会,塞尔柱人在巴格达获得苏丹封号后,很快就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与西进的突厥人原本是同一种族,土耳其语是他们的共同语言。尽管塞尔柱帝国的命并不长,但这却是出现在半岛上的首个突厥人帝国,并且,最终在波斯文化、伊斯兰艺术基础上,诡异地演化出了其独特的塞尔柱文化。这一切,就发生在土耳其中部最具神秘感的城市,孔娅(见本人相关博客“【土耳其】孔娅,神秘面纱下的城市”)。13世纪中叶,塞尔柱人大败给了蒙古的成杰思汗,约半个世纪后,即1300年,一个新的部落酋长建立了他自己的王朝,那便是奥斯曼。
我们自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驱车驶向内陆,漂亮的奥斯曼城镇番红花城,是大家体验地道的土耳其风情的第一站,然后是卡帕多西亚的格雷梅村,再经孔娅去到南部的地中海港口城市安塔利亚。车一进入土耳其内陆地区,起伏的山丘便延绵不断,公路环绕在山丘之间,安纳托利亚羊群渡过漫漫草场,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每当远远望见清真寺发亮的盖顶和高高的日光塔,便又接近了一座村庄或乡镇,然后坐下来喝杯恰伊茶,吃点羊杂碎夹面包,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土耳其。
土耳其中部腹地
土耳其内陆乡镇集市
村镇集市上聊天的村民
土耳其内陆乡村聚会的村民
如今去土耳其,若是从空港进出,基本上还是到伊斯坦布尔,也就是过去的君士坦丁堡,而不是飞往位于偏中部一点的首都城市安卡拉。这一方面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国际地位,还有她扼守欧亚、控制黑海进出咽喉的地理位置,而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部腹地对土耳其的重要性。当一战后土耳其人的生存空间被再次压缩的时候,其坚韧勇敢的性格又一次地被点燃,在被誉为现代土耳其国父的穆斯塔法(即阿塔图尔克)领导下进行的土耳其独立战争,便是以安卡拉为基地,依托广大中部进行的,并且又通过一系列改革,最终让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国家的道路,其疆域也终于稳定了下来。
汽车沿着土耳其中部的公路,穿行于草场、麦田及山丘之间,不时可以看见成群的安纳托利亚肥羊漫步于牧场。也许这里是所谓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但却是土耳其的面包篮子。很多小镇还保留着许多的手工作坊,人们坐在一起喝着恰伊茶,吃着串烧聊着天。人们一般去小店铺买东西,也会有周末集市。尽管内陆一点的土耳其人穿着打扮相对随意,但也丝毫不落伍,有一种说法是,时尚在伊斯坦布尔登陆,而在中部地区流行。内陆地区就像是个暖炉,温暖、呵护着土耳其人,就连两千年前的罗马和拜占庭时期,当基督徒受到迫害逃亡时,也是来到中部的卡帕多西亚地区进行避难,他们很好地利用了当地旧石器时代穴居人所留下的古老洞穴体系,并做了进一步的开发与发展,这就是规模宏大、令人惊叹的地下城。
卡帕多西亚奇特的地貌与地下城,如今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观光客,当地居民将许多洞穴或岩洞改成宾馆、饭店供游客体验使用。傍晚在乡间散步,你会看见日落夕阳将卡帕多西亚峡谷染成玫瑰色的迷人景色,晚上可以就着卡帕多西亚美酒,一边欣赏肚皮舞,再吃上一顿地道的土耳其晚餐。如果你运气好,在无风的早晨可以乘坐热气球飞行,以俯览卡帕多西亚独特的地貌,这也是最为特别的体验之一。但最最吸引人的是,这里有地中海地区最好的田园生活节奏。
穿行在土耳其中部
土耳其中部地区的大片牧场
牧场上的羊群
安纳托利亚半岛中部的丘陵
村庄里的清真寺
这座村庄里的清真寺,显得古老而特别
收玉米的妇女
加载更多
之所以说神秘,是由于尽管有悠久的历史,但能够见到的东西不多;尽管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哀婉的故事,到头来又虚无缥缈起来,而终究却变为了神秘的传说;或是因为某种“固执”的坚守,使之最终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而带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孔娅(Konya)便是座这样的城市。
LP旅行指南里将孔娅描述为土耳其的“圣经地带”,旋转托钵僧的故乡,塞尔柱文化的堡垒,一个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小心做着平衡的城市;城市经济繁荣,但有着庄严的表情,且相对保守。实际上,前往孔娅的旅行者并不多见,就是去了多半也算是路过,最后,LP用几近哀求的口吻说到,“最起码,你可以在这里吃顿好饭”。我们自番红花城、安纳托利亚腹地的卡帕多西亚,向地中海方向一路过来,为了放慢脚步,计划中的孔娅也的确只是个歇脚的地方,尽管这里的历史不可谓不长,故事也不可谓不丰富,但相比其它地方似乎又不够鲜活。因此,大家在去到孔娅的这一路上,并没有给予多大的期望。然而,旅途中总有不确定因素,也会有惊喜。
为了进城后方便问路和寻找,先是以孔娅最著名的阿拉丁清真寺作为地标,并在附近预订了酒店,只要找到阿拉丁,就能较容易地找到酒店。那日,我们的车在接近孔娅外围时,已远远看见一座由四根日光塔伴随下的雄伟清真寺,也许是入城道路正在维修中的原因,一时找不到确切的路牌标识,来回转了两圈进到城区后,在复杂的单行道里又费了一番周折才绕到了大清真寺跟前,接下来便是寻找酒店了。当拦住一位戴着伊斯兰头巾的妇女进行询问时,岂料她却哑然失笑道,“这哪是阿拉丁啊,只是个阿拉丁丁”。原来这里还不是孔娅,只是其外围的一座卫星城。于是重新上路、出城、再入城,幸运地在漂亮英语女教师的指引下,最终来到了真正的阿拉丁附近,却又被其周围更复杂的道路所迷惑,况且已经是晚高峰,停车还是个问题,这一次,即便有自告奋勇的当地人坐到车里亲自带路,也只能来到所谓“酒店附近一带”。就在一筹莫展之间,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位中学教师,不但会说点英语,更神奇的是还拥有一个QQ号。于是再次上演自告奋勇的上车指引,先是到附近他家去取了车出来,并在前面引路,穿过几条狭小的老街区后很快便转到了酒店门口。原来我们所订的酒店被一大片断断续续的旧区与绿地所隔断,正在封路改造,难怪是超级难寻了。自此,我们与这位中学教师也就成为了网上经常交流的朋友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晚上便在酒店附近一处漂亮餐馆用餐。餐馆坐落在一个大院子后面的老房子里,长长的餐厅中,暖色的灯光透过宽大的木窗缓缓地泄在了庭院里,服务生白色衬衣配着黑色领结,一切都非常的庄重、典雅,当地传统菜肴也相当可口,但这里不像其他地方的餐馆出售酒类,这也印证了这座城市庄严、趋于保守的说法。孔娅在1150年至1300年曾经是RUM塞尔柱苏丹国的首都,这短短的150年,相对于土耳其纷乱复杂的历史变故,或是孔娅差不多4000年历史本身来说,实在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不经意的150年,却像烙印一般,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土耳其社会,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诡异。
宁静的孔娅街景
安纳托利亚半岛中部的美丽牧场
汽车穿越在安纳托利亚大地
孔娅街景
孔娅街头的店铺
街头走过的妇女
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时装店橱窗
带着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尚装广告
店铺里的时尚顾客
穿着耐克鞋的指路少女
加载更多
作为城市历史,于公元二世纪罗马时期建城的安塔利亚,与这一带动嘎三千年建城历史的其它沿海古典城市相比,也还算不上太过久远。在土耳其,常常会遇到所谓“新”与“旧”的判定标准问题。在我们还在内陆的卡帕多西亚地区,眼看着小镇中心边有一栋年久失修、罗马风格的基督教小教堂,便产生了兴趣。因为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国度,基督教堂并不多见,尤其在内陆地区,看到破旧的基督教堂便想去探个究竟。然而,当地人却告诉你,那不过是一栋弃用多年而失修的“新”建筑而已,但凭本人经验,该建筑起码也应该有上千年历史了。后来通过对附件其它景点管理人员的追问中证实,那是一栋建于876年公元9世纪的基督教堂。
伴随着土耳其的历史与命运,安塔利亚也历经了罗马帝国、拜占庭、塞尔柱人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还曾被短暂的划归了意大利。也许,这座城市相对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老城市来说还算年轻,今天依旧保持着繁荣,约60万人口的规模,已足以体现她的重要性。那日傍晚时分,我们驾车进入安塔利亚市中心,热闹的城市、复杂的道路,还是给我们顺利进入老城区造成了不小的障碍,最后,一位好心人特意在前面开车引路,才顺利找到了旧城入口。
进入夜晚后的安塔利亚旧城区,比白天更热闹。游客在带有坡度的小巷里穿梭,巷子两边店铺里的灯光,将小巷照的通明。餐馆与酒吧通常会隐藏在巷子深处的奥斯曼建筑里,硕大的庭院透着幽暗的灯光,酒吧乐队的喧闹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夜猫子。安塔利亚有着令人骄傲的饭店与美食,但若要在美丽、蓝色地中海的陪伴下就餐,最好是选择午餐时间了。
来安塔利亚的观光客,大都是以这座城市为基地然后再前往周边,比如去东面的阿斯潘多斯看古罗马剧院等。这里既有古老的历史,山脚下的海边码头建于古罗马哈德良时期,如今是土耳其国内最受欢迎的游艇及消闲中心。况且这里也可以找到现代社会繁华的一面,看看那些热闹的餐馆和酒吧就足以让人兴奋。相比之下,古老的土耳其浴室却显得有些冷清,尽管保持着传统,但或许在当地人眼中,700年的历史并不算古老,在游客们的心中也还算不上太过典型。。。
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安塔利亚(Antalya),被无数群山簇拥着,是土耳其最美丽的地区之一。
古老城市坐落于安纳利亚海湾里
海湾内的古老码头
罗马时期的古老码头,如今是土耳其最著名的游船俱乐部
上午10点上午10点以后,便可以在古城墙下,面向地中海晒日光浴
旧城区里的街道
旧城区内的奥斯曼建筑
更古老的建筑(框架或墙体)
加载更多
阿斯潘多斯曾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典城市,究竟有多久远?暂且说到公元前800多年的赫梯(Hittite)帝国时期。这应该是这座城市雏形的开始,而不是仅仅是有人在这里活动居住。赫梯帝国大约自公元前1800年开始,最强盛时期甚至入侵过拉美西斯二世统治下的埃及(公元前1298年),这比那场历史深处的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250年)还早了近50年。公元前8-9世纪时候,庞大的赫梯帝国受到来自东、西两边的外族入侵而最终分崩离析。如此看来,阿斯潘多斯的出生证似乎是在“赫梯”灭亡前夜所签发的。而“赫梯”之后的土耳其却更为复杂,诸多种族各自占据一块地盘,并一度在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之后,罗马人来了。
这张照片,摄于土耳其南部地中海沿岸、靠近阿斯潘多斯(Aspendos)的乡村公路边。那日,我们从内陆方向一路过来,见到阿斯潘多斯的标识后离开编号公路,似乎是进入了一个农庄,公路在黄黄的草坡中向山里延伸。土耳其多山,即使像这里离海边不过十来公里的地方,也是山山环绕。我们将车停靠在了路边的一处建筑遗址边上,这应该是古城遗址的一个线索了。
阿斯潘多斯附近村庄边的小溪
在古罗马桥墩上恢复起来的阿斯潘多斯罗马桥
村子里残存的部分古罗马输水渠,目前还尚存的约15公里
输水渠下的当地村民
水通过水渠引到浴场
古罗马浴场遗迹,水沟清晰可见
土耳其内陆地区的罗马水渠
古罗马时期,水通常通过这种借山势而建的输水道引入城镇
古罗马人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四处征战到处扩张,其疆域南到北非,东跨欧亚,西至西班牙,北到不列颠,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帝国。罗马人扩张的目的是殖民,而不是抢了东西就走,这就需要住下来,并进行稳定、繁荣的统治。于是,罗马人每到一处,便开始修建新的城市,建立新的家园,包括建造市政厅、剧场、浴场、运动场、竞技场、神庙、输水工程、市场、城市道路与排水系统、医疗中心等等,罗马的城市文明也因此带到了各地。
阿斯潘多斯这座古罗马剧场,建于公元161-181年间,在使用了一千年多年后,也就是公元13世纪进行了重建。该剧场由一位本地的希腊工程师设计,或许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君主,剧场除了背墙中留下了些许希腊元素外,完全是按照罗马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并与位于山上的议事厅建筑相呼应。所谓罗马建筑标准,我们可以暂且以《建筑十书》作为标杆。该书由罗马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于公元前32-22年间完成,是现存最古老最有影响的西方建筑学专著。原著以拉丁文撰写,共分为十卷。但原稿早已遗失,如今版本是根据中世纪发现的手抄本整理的,并编成了《建筑十书》。有关剧场的设计与建造,在该书的“第五书”中有详尽描述,包括舞台大小尺寸和高度、剧场出入口位置与大小等,甚至规定,剧场座席最高处柱廊顶棚的高度,必须与剧场背墙高度保持一致,以保持剧场的声音效果。使人惊奇的是,现流传较广的该书版本中,还插入了一张阿斯潘多斯罗马剧场的手绘图,相信这是来自公元8世纪的抄本,至少也是根据该抄本从拉丁文翻译到英文过程中出现的。可见我们眼前这座剧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纵观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不可否认,古代罗马是站在一个高坡上,将自己的文明推了出去,尽管途中也有许多碰撞,但终究还是推出去很远。当古代罗马人独自踏着舞步步入历史深处的时候,人们也还是望其项背,世界并由此进入了所谓蛮族的荒蛮时代。以后的古罗马就像一颗明珠,透过历史厚厚的尘埃,幽幽的发着光芒。古罗马人是孤独的。
如今我们来到这里,除了内行人看门道之外,就我们外行人来说,就是带着敬畏的心情对这座保存基本完好、拥有最佳结构、且来自远古时代的建筑进行凭吊。自阿塔图尔克时代开始,该剧场又被重新利用了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或许,该剧场的重新利用,才是对古罗马人最好的尊重。
剧场入口之一
剧场拥有7000个座席,后面正在维护着的是58根立柱部分
保存基本完整、希腊风格的剧场背墙
背墙上的雕刻细部
从山上观看剧场全貌
加载更多
现场发掘出来许多断柱与漂亮的柱头
恢复出来较为完整的市场原貌应该与此差不多(摄于以弗所古罗马市场)
遗迹区域内随处散落的建筑残片
日落夕阳下的古城遗迹
经过两千年的风雨,体育场只剩下几许残片
议事厅的框架还在,古罗马神庙的主墙依然不倒
罗马神庙主墙残迹
神庙殿堂部分的地基与部分墙体
议事厅残部
加载更多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