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小村福丹(FTAN)原本一直在我今年的旅行计划里,但我没想到重返的季节会是九月。
去年九月初离开的时候就信誓旦旦,一定要在今年六七月份到FTAN去领略传说中的漫山花海,但却因故未能成行,遗憾之余,只能期待明年夏天了。
不想新浪名博鸢尾小姐从天而降路过科莫,共进晚餐时她告诉我,她被我去年的博文所忽悠,订了我住过的那家旅馆,准备全盘复制我那个私奔的周末。我听了也就是感叹了一句“好地方”而已。没想到第二天清晨起来看到窗外澄蓝的天空和金色的阳光,本来准备送鸢尾去火车站的我,鬼使神差冒出一句:“我忽然觉得过一个在坐在瑞士小村子画画的周末也很美好啊!” 鸢尾立刻说:“去吧,去吧,一起去呗。” 就这么五分钟之内决定了,收拾行李。
只是周末而已,轻装上阵。而且,不用带单反不用带镜头,只要带上我那巴掌大的速写本和彩色铅笔,真是轻松啊! 人还没出发呢,心就轻盈地飞了起来。
其实路不远,只不过200多公里,只是一路少不了翻山越岭的。 路过一个不知名的湖,湖畔开满了野花,虽然最旺盛的季节已经过去了,依然美得让人忍不住想驻足。 于是就停了下来,鸢尾拍照,我打算画画。
我画完了,鸢尾拍够了,只觉得阳光太好,一拍脑袋,干脆在湖边唯一的饭店吃饭吧? 我喜欢这家用来垫餐盘的纸的花纹和质感,也喜欢晶亮的杯子在阳光下透明的影子, 说了不拍照不拍照的,还是忍不住用摄像机按了一张。
菜上得很慢,但端上真让人惊喜,阳光下的两盘子简单的菜肴居然看着如此诱人! 上面那盘是我的蔬菜色拉加香肠,下面的是鸢尾点的水果配烤鸡肉。
继续赶路,路过PREDA小村附近又见到一个湖。这湖两年前我跟小九和花子曾经来过,当时满山的落叶松一片金黄,炫目得让人惊叹。记得当时我贴这个湖的图片的那篇博文就叫《借你一双黄金眼》。 如今又站在这湖边,却是满眼翠绿,别是一番滋味。
在旅馆里一觉醒来,看见这样清亮透明的阳光。 把百叶窗拉起来,我们的房间在底楼,朝南一面完全是落地窗。窗外就是鲜花草坡和牛群,远处是连绵的山峰, 那种感觉,真的象睡在风景里。
鸢尾说,其实哪里都不去,就这么坐在阳光里,眺望窗外的山峰,上上网,聊聊天,坐上一天,也很美啊! 我心里私下是赞同她的,但我很不善良,看不得有人比我还懒还巴适啊, 赶紧忽悠她:“你好容易来一次,还不趁着早上光线最美的时候好好出去拍点照片啊! 快去吧,快去吧!”
鸢尾就这样被我忽悠出去拍照了。我是不用再拍了,我去年拍的FTAN的图片都把她这样的旅游名博给忽悠到这里了,我可以安心躺床上犯懒啦! 躺在床上,觉得床外风光实在好----我没打错字,是床外嘛, 因为房间不算大,我的床距离落地窗很近,拉起窗帘就基本上床外都是好风光啦----于是我决定呆在床上画上一幅。
于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幅彩色铅笔速写就这么诞生啦,画的就是床外的风景。 咦,虽是故地重游,一不小心还诞生两个“第一次”了呢。
吃完早饭出门,阳光灿烂,一片宁静。忽然有几个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骑着马儿走过,孩子们熟练的姿态和自在的表情真是让人嫉妒啊!
鸢尾徒步到山下小镇子去了,我独自在村里转悠准备随便画点啥。FTAN的老房子上都有很多朴拙而别致的壁画,配合门前屋后的花花草草,童话般的烂漫气息扑面而来。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来,开始画对面这扇门。 画到一半,连门前椅子的阴影都画好了,忽然来了个老爷爷坐在那长凳上看报纸。免费模特啊,我赶紧涂掉画好的局部把他加进去。老爷子头也不抬地翻着报纸,我以为他没注意到对面阴影里瞎忙的我呢,没想到过了一阵,他走了过来,对着我的作业审视一番。在表示了对自己的形象基本满意之后,老爷子又走回那条长凳,继续看报纸了。 这下子我乐了,大爷啊,您这要指导我创作方向呢? 而且还是导演兼主演啊!
加载更多
天竺葵,没完没了的天竺葵,尤其是那种浓艳饱满到极致的红色天竺葵,在我眼里都快成瑞士生活的象征了。每年五月到十月,瑞士有无数的窗台阳台上全是这样浓得要滴下来的红,当然,还有它们肥厚茂盛的绿叶, 那样大红大绿的搭配,很乡土,很精神抖擞,很朝气蓬勃。
我也养天竺葵,说实话,本来我觉得我养得还不错,可是每次到瑞士一看这些村里人种的,简直觉得自己跟人家种的不是一种花。
白色天竺葵也很妩媚的。
这种花叶细密的蔓生天竺葵也是受欢迎的品种,经常是围满整个阳台。
这张照片就是在上面那张阳台对面拍的。这户人家玻璃窗前也开着双色蔓生天竺葵,而玻璃里还反射着对面那个花枝招展的阳台, 里面外面层层叠叠地花,真把人眼睛都看花了。
再朴素的房子,因为这些鲜花,也会显得夺目吧!
这是一个小镇火车站的窗台上的.......
这是位于一个海拔1400米的木材厂的窗台上的......
这是深山里一个年久失修的旧邮局,有人把它买了下来想改建成旅馆,因为资金不到位,只利用上了整个建筑不到一半,大部分还是荒凉颓败的样子。主人在艰难经营中期盼着新的资金来源,却没忘记把阳台窗台以及大门全堆上这些肥硕得惊人的天竺葵。生意好不好另说,先得把生活的精神头给打起来。
加载更多
一辆绚丽夺目的红色火车,或是行驶在巍峨的雪峰之下、澄净的湖水之滨,或是穿越开满鲜花的原野和宁静古朴的小村,或是盘旋在陡峭的山崖之上,或者跨越壮丽的峡谷和桥梁......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在瑞士的旅游宣传手册里,红色的火车是瑞士人在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中涂上的精彩的一笔,它炫目却绝不突兀,和谐地融入风景之中,成了瑞士风景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对于当时蓬勃发展的瑞士旅游业来说,巍峨壮丽的阿尔卑斯既是金饭碗也是拦路虎,如何跨越自然地貌带来的障碍,以安全便捷舒适的方式把人们运送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任何风景当中,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铁路的兴建,对推动当时阿尔卑斯山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瑞士铁路所经之处,无不是好风景,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位于阿尔布拉(Albula)与伯尔尼纳(Bernina)的雷蒂亚铁路(Rhaetian Railway), 这两条分别于1903年和1910年建成的高山铁路,位于意大利的Tirano和瑞士格劳宾登州的Thusis之间,至今每天依然在繁忙的运营当中。这段并不长的窄轨铁路线上共计有196座桥梁,55个隧道,修建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当时属于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它不仅体现了19世纪中期到末期人类建筑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也见证了那一时期阿尔卑斯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且从一开始,这条铁路就建在最能吸引游客的风景线上,连接了众多景点和冬季运动中心,实现了科技与风景的完美结合。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尔布拉与伯尔尼纳的雷蒂亚铁路以及沿途的风景,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在瑞士小镇贝尔金(BERGUN),有一个今年6月2日才刚刚开放的阿尔布拉铁路博物馆。博物馆用大量的实物、照片、影片以及多媒体等现代模拟手段,展现了阿尔布拉铁路的历史。在博物馆开放的头一百天里,就吸引了一万五千八百三十个世界各地的铁路迷前来参观。
博物馆就设在贝尔金火车站里。 火车站是个翻修后的老建筑,这是其售票大厅,木结构的天花板和支柱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温馨、怀旧、充满人情味儿。我的瑞士朋友说,这可能是全瑞士最美的车站售票厅了。
博物馆门外停着一辆古老的鳄鱼机车头。这辆编号为407的车头,曾经在这条铁路上奔驰了50年,又作为历史文物被展览了将近30年,如今老车头被安装上了新的驾驶模拟器,当参观者机车内部操作那些原有的机器设备,眼前会出现模拟的阿尔布拉峡谷风光,感觉就象你驾驶着八十多年前的火车奔驰在这条壮丽的风景线上!
看,这些驾驶着老机车头的孩子们玩得多么投入多么开心。
当稚嫩的小手搬动着八十多年前的设备,什么历史学习啊,什么文化传承啊,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啊,无需任何说辞,就在这样快乐的体验中完成了。
博物馆里有一套按照1:45的比例制作的模型,展示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的阿尔布拉铁路沿线的建筑。模型占地超过20个平方,制作那叫个精细啊,绝对让全世界的小火车迷们如痴如醉。
模型充满了有趣的细节。你看,火车快要到达乡村小车站了,工作负责的站长一脸严肃的出门迎接,连门口那种在大树桩里的花花草草也做得那样栩栩如生。
站台上,工人在卖力地工作。
加载更多
阿尔布拉铁路上最著名的桥就是位于Filisur小村附近的这座叫做兰德瓦瑟高架桥(Landwasser Viaduct)的六拱桥了,它高65米,长136米。两年前一个金色的秋天里,我跟九重春色、花子两个小妹曾经在那里停留过,可是当时我的镜头突然卡住了,对焦要靠手,变焦要靠走,实在让我非常抓狂,所以面对这样的画面,小九和花子兴奋地直按快门,我却只是兴意阑珊地随便对付了一下。
这一次,有机会在距离这座桥非常近的一家农场吃饭,于是下决心,怎么也要好好拍一拍这桥上的火车!
那一段有不止一个铁路桥,我们走了一小会儿,看到这个,我以为就是兰德瓦瑟高架桥了,兴奋地要站在这个角度等火车。瑞士朋友说,这个没有Landwasser Viaduct壮观啦,不用在这里拍,走吧走吧! 啊? 这个还不够壮观?那壮观是啥样的?只好默默从这桥下穿过,接着步行。
当我站在兰德瓦瑟高架桥下面的时候,立刻清楚感受到它与前一座桥的区别了。 那六个每个跨度20米的拱显得那样高大, 桥本身还走了一个半径为100米的半圆弧的形状,整座桥显得简朴庄重,充满一种工业之美与力量之美。想到它修建于一百多年前,不由得充满敬意。
我决定换个广角镜头。几乎就在镜头刚刚装好的那一瞬间,一辆红色的火车从右边的山洞里呼啸而出,出现在桥上! 天啊,我的镜头装好真的不超过三秒钟!谢天谢地,这一次,总算没错过!
红色的火车,让眼前的景色充满活力。
车尾的黄色车厢是瑞士邮局的。 朋友问我:“你昨天在贝尔金寄明信片没?如果有,那它们就在这节车厢里!” 我去很多地方都有给朋友寄明信片的习惯,只是头一天行程太满,没有时间去邮局,此时,真的有一点后悔。我多希望可以指着一张照片对朋友们说:“看,我对你们的爱与思念就在这车厢里!”
阿尔布拉线上沿途风景极佳,这条线上有两辆著名的观光快车:冰河快车和伯尔尼纳快车。这些观光车的车厢配有宽大明亮的全景窗户,让你一路尽情饱览迷人的湖光山色。这是冰河特快。
其实,就算不乘坐豪华的观光特快,只是坐普通的地区慢车,窗外的景色一样叫人为之迷醉啊! 这是我乘坐地区火车时透过车窗拍的,当时火车正缓缓离开贝尔金小镇。
瑞士的地区火车有点象公共汽车的感觉,连接沿途每一个小村小镇,非常方便。这是距离兰德瓦瑟高架桥不算太远的ALVANEU小村,只有不到400个居民,也有火车站。
瑞士小村里的火车站的建筑都不豪华,但是大多富有地方特色而且布置得非常温馨。 这是Tienfencastel小站,也是一个小村子。我在那里转车呆了四十分钟。坐在那一排浓艳欲滴的天竺葵下望着远处的山峰森林晒着太阳等火车,你会觉得旅行是多么的美好,人生是多么的美好!
阿尔布拉铁路线位于瑞士格劳宾登州内, 格劳宾登的地区火车让我最欣赏的一点,就是每个座位的茶几上这个清晰简洁的小地图,标明了沿途每个小站,这样即使你外语不好听不懂火车上的广播,只要留心沿途车站上的站名对照地图,你就可以提前做好下车准备,绝不会下错站。 这样人性化的设计,为乘客考虑得如此周到,真让人心里觉得温暖。
徒步,是瑞士最受游客欢迎的户外活动项目,也是了解这个阿尔卑斯山国最好的方式。 瑞士全境遍布总长超过两万公里徒步网络, 设施完备标识清晰, 道路设有不同难度级别,让不同年纪、体能和兴趣的徒步者都能各取所需。 徒步瑞士,你可以行走蓝天之下与冰川雪峰相伴,也可以置身繁花如海的山谷寻访静谧如桃园的山村, 可以漫步连绵起伏的葡萄园,也可以穿越茂密的森林或是行走在碧蓝的湖畔.......
这一回在瑞士,体验了一条瑞士人自诩为“阿尔卑斯最壮丽的行山路线之一”的路线。 我们的目标,主要是翻越欧洲大陆上唯一的三向分水岭LUNGHIN山口(PASS LUNGHIN)。这座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山口虽然并不算高,却迫使它脚下那些河流各奔东西,出发时相距咫尺,最终的归属却天南地北:东面的溪水流入了因河(INN)进入多瑙河最终流入神秘暴躁的黑海;西北面的水流进入茱莉亚河(JULIA)进入莱茵河最终流入遥远冷峻的北海;而西南的水流流入梅拉河(MERA)进入我傍其而居的意大利科莫湖,然后汇入波河流入热情浪漫的地中海。
这就是我们的徒步路线,出发的地方是瑞士最大的自然公园PARC ELA内一个海拔接近1800米的小镇子BIVIO,翻越LUNGHIN山口之后向下进入恩嘎丁地区,途径第一部电影《海蒂》的拍摄地GREVASALVAS小村,最后到群山环绕的SILS湖畔。这条路线,如果正常天气全速行走,我估计四个多小时可以完成吧,不过我们一行人要拍照啊,要停下来休息啊,野餐啊,所以走了将近六个小时。
出发的前夜,山下在下雨,在山上就是下雪了。 一早上路,草场上薄薄一层白色,分不清是雪还是霜。
花也冻住了,草也冻住了,花花草草都裹上了玻璃的外衣。
我们就踏着这样琼枝般的花花草草,迎着朝阳向高处走去。
这是我们的向导阿杜罗(ARTURO), 一个略为腼腆的年轻人,非常尽职,不断给我们介绍沿途的地理、历史、地质、动植物......等等,从关于古罗马的考古发现到当地的民间传说,包罗万象。 阿杜罗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妻子,会画画,我在BIVIO他们开的小店里看到她的画,笔触和色彩都非常有个性,很有造诣。
加载更多
踏着积雪,我们来到了LUNGHIN湖畔。很清很静的一汪水,倒影着远处的山峰。大家决定,就在这湖畔野餐。
阳光太好,风景太静,啃着面包香肠俺忍不住开始八卦了:“阿杜罗,你在哪里遇到你的台湾太太的啊?”“丽江,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噢,十几年前的丽江,那的确是个容易让人坠入爱河的地方。 阿杜罗说,后来他又去过丽江,变化很大,不过......这个腼腆的小伙子没接着说,只是用表情表达了他的一丝失望。 “哎,阿杜罗,我的国家跟你的国家一样的美丽,我们也有数不完的好山好水,只是我们的旅游开发管理的观念还更不上,一个地方只要开始搞旅游就常常是过度开发......很可惜。”
我们在湖边遇到了一家四口,年轻的夫妻带着分别是一岁和三岁的孩子。他们在湖边晒着太阳,很是轻松惬意的样子。 我跟几个非瑞士的同伴却为此困惑了一路: 要到这个湖不管从哪个方向上山都要走两到三个小时的难度不小的山路,这两口子怎么把这俩娃娃给背上来的啊? 这些从小爬山惯了的瑞士人真的太强大了。
从LUNGHIN湖往下走的山路比较陡,但山这边是上恩嘎丁地区,气候较为温暖,我们又回到了草木苍翠宛如春天的环境里。
山上野生动物真不少。奥利佛捡到一根山鹰的羽毛,非常漂亮。他说:“索菲,你带回去做羽毛笔,等你签一个真正重要合同的时候的,用它!” "真正重要的合同? 我是做小生意的,没有重要合同哎! 要不......结婚证书?” “我就是这个意思!” 奥利弗笑了,“人生最重要的合同。”
走着走着一片碧蓝的湖水进入了视野,它静静地卧在大山怀抱中,蓝的让人难以直视。我知道, 那是SILS湖。
瑞士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山地国家, 但瑞士人非常注重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保护,为此在不大的国土上设立了各种公园。
瑞士的公园分为三类: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区域自然公园(REGIONAL NATURAL PARK)和自然发现公园(NATURE DISCOVERY PARK)。在现有的国家公园里,人类的生产生活被严格限制于规定的区域和很少的行业,我曾经路过过瑞士国家公园,在许多地段,如果未经许可,车和人都不能离开公路的,也就是说,路的两边都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禁区”。而自然公园则不同,瑞士的自然公园当然都有富有特色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物种以及独特的传统文化,但这些东西不但在公园内受到保护与加强,同时也被用于该地区的持续性发展,用于提升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我这次去的艾拉自然公园(PARC ELA),是瑞士最大的自然公园,由十九个村镇组成。事实上,这个地区一共有21个村镇,为什么有两个镇子被排出在自然公园外呢?我一个波兰朋友说,在欧洲瑞士最出名的是三样东西:第一是巧克力,第二是阿尔卑斯山,第三是民主。在瑞士公共事务都要投票。在要不要加入自然公园的问题上,这两个镇子的大多数居民投了反对票,而其他19个村镇则投赞成票的多。于是19个村镇组成了自然公园,为期十年,十年后居民们再投票决定是否还继续要搞公园。
那么,“住在自然公园里”跟从前有什么不同呢,自然公园对环境的保护措施是否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呢? 带着好奇,我到这个“翅膀公园”里去转了五天。(艾拉公园的名字来源于当地一座艾拉峰PIZ ELA, 而“艾拉”在当地方言中是翅膀的意思。)
艾拉公园里的人们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注重保护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我们在海拔将近1800米的小镇BIVIO住的旅馆HOTEL POST,走道上客厅里到处都摆放着古老的家具和农具。最让我惊奇的,是在客厅里发现了一叠厚厚的来客留言册,最早的留言居然是一八八几年的!!!!!
那天晚上我们在HOTEL POST吃的晚餐就是某人狩猎的收获。 左边这块,是鹿肉! 你问我好吃么,当然好吃,比牛肉更细腻更鲜美更......说不清楚,这你得尝了才知道。 右边这个是餐后甜点, 我喜欢厨师以巧克粉撒出的叉子的造型,让人想起“谁动了我的甜食?”
艾拉自然公园里的风景美丽而多样, 兼顾保护与开发的旅游业,也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
徒步是了解瑞士最好的方式。在艾拉公园,你可以向我前面写过的那样穿过冰天雪地,翻过阿尔卑斯大分水岭走到“海蒂的小屋”, 也可以选择散步般轻松的徒步路线,比如走一下“水之路”。
“水之路”是一条很平缓的主题徒步路线,它所在的ALVANEU地区水资源丰富,还有矿泉,所以就设计了这么一条老少皆宜的休闲徒步路。路上可以看到山上的瀑布和泉水, 当然秀美的风景也随时可见啦!
“水之路”上不时会出现一些艺术作品,都是当地艺术家创作并捐献给地区的。 有这样天真可爱的小图画....... 还有下面那样神秘的森林钢琴。
我在密林中看到这台长满青苔的石头钢琴的时候真是吓了一大跳! 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枝在它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看上去,就象林中的仙子们曾在星空下举办过一场音乐会,而日出之后没来得及收走钢琴,它就石化了! 太神秘,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不得不佩服艺术家的创意。
这是贝尔金(BERGUN),艾拉公园里一个群山怀抱中的小镇。两年前我曾经路过过这里。成为公园之后的贝尔金,第一眼看上去跟从前没什么区别,街头的小喷泉依然昼夜不停的奔流,家家窗台和院子里还是繁花盛开。只是贝尔金人更注重宣传他们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了, 那个钟楼画满壁画的小教堂夜里被打上了射灯,而火车站里开设了一个博物馆,介绍他们那条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铁路。
FLORINETTE AG 是一家木材厂的名字。 在这个到处都是大山和森林的国家,伐木是最传统的产业。自然公园的里的现代伐木厂可不是拿着斧子到森林里砍砍大树这么简单,他们把这些木材做成半成品提供给全世界的乐器制造商,同时,他们自己也制造乐器。
工厂在贝尔金城外海拔1400多米的山上,这里气候干爽,阳光充足,适合木材的存放和加工。瑞士村民们热爱花草的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即使是一个门前堆满木材的工厂,阳台和窗台上都开满了艳丽的天竺葵。而阳台栏杆上的小提琴形状的装饰物则暗示了这家工厂的性质。
瑞士最大的自然公园里怎么生活
这是工厂的老板安德烈(ANDREA)在给我们介绍他们生产的乐器。我注意到安德烈的耳朵上有个斧头形状的饰物。这个男人是有多么爱他的木材厂。
安德烈的工厂每年要砍伐很多树,但可不是见到树就能砍的。他们只选择海拔1300米到2000米之间,年龄在200到250年之间的,直径超过45公分的树木。这样的标准,不仅是因为这样的木材更合适乐器的制作,也是出于对森林的保护。安德烈说,他们每年只在冬天砍伐,因为冬天树木的生长慢。他们的产品上有一个有着树木图案的标记,用以标明他们是按照有关环保标准进行生产的伐木厂,据说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看重这个标记,只购买带有这样标记的乐器或乐器用木料。
安德烈还告诉我一个有趣的事实,他说最近十年来有一些中国的乐器生产者到西班牙去进修学习后,回到中国生产吉他。这些中国人从安德烈这里购买半成品木料,同时每年也到他的工厂来学习交流。“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他说,“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有的秘诀。 相信我,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吉他不是西班牙造的,是中国制造。”
瑞士最大的自然公园里怎么生活
安德烈的厂主要生产吉他、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还有曼陀林和鲁特琴。这是他的工作台。坐在这样洒满阳光的窗台前,面对着连绵苍翠的山景,听着鸟儿的鸣唱,把原始的木头慢慢雕琢成会唱歌的精灵,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工作。
安德烈所在的小村子,跟这个地区所有的村子一样,几十户人家的小楼高高低低依山而立,角角落落到处鲜花盛开,连村口那个小墓园也收拾得清爽而亲切,在阳光下充满宁静祥和的感觉。
我们刚到贝尔金的那个下午,在旅馆花园里搞了个小聚会。 女主人端上一大盘子奶酪香肠熏肉啥的,开始向我们介绍:“这个香肠是施密特家生产的,他们就在,那边”, 她手一抬,指向草地尽头远处一排小房子。“奶酪是格里高利家生产的, 他们,在山那边”,她又指了指左手边的山头。 “这个酱是某某某家做的,他们,噢,在这边山坡下面.......” 这感觉象是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你根本不会担心什么添加剂和农药超标不会想到自己吃的东西会有任何隐患,因为你餐桌上的食物都来源于你记得他们的面孔和声音的人。
不管是否成为自然公园,农牧业一直是这个地区的主要产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是,这里的有机农业发展很快,不用化肥农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这个地区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半数,而在瑞士有的地区,有机农业占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几。我到一家叫做RANCH FARSOX的有机农场去吃了一顿午餐。和本地区许多农场一样,这家人出产的火腿、熏肉、香肠、奶酪都贴上了“艾拉公园产品”的标签,代表着公园方对其来源与品质的认证。
RANCH FARSOX农场有个餐馆,门前的路因为位置优越而经常吸引了爱好摄影的游客拍摄那条世遗铁路上最著名的高架桥。我们就在餐馆的阳台上吃饭,阳台一角有串有着剪纸样镂空花纹翅膀的小鸟风铃,阳光把它的影子投射在木头墙壁上,有点象蕾丝;而阳台另一角,一只栩栩如生的树脂雕刻的狗正吐着它的舌头。在瑞士,总有无数的小细节让你觉得“生活真美好”。
这是农场的玉米田,已经收割过了。主人说是因为山谷里的声波让田地变成了波浪的形状,他给我解释了半天,我这个没文化的人也没搞懂其中的原理:( 农场里还有两个小鱼塘,里面密密麻麻游着很多鱼,也都是用有机饲料喂养的,很肥。
这是ORIGEN, 艾拉自然公园里一个很小的小村子, 小到我想在网上查一下它的人口等资料都很难找到。如果不是碧绿的草坡上那个显眼的古堡,它跟周围的小村没什么不同;事实上,就算山坡上有这个800多年历史的古堡,在2006年之前,它跟周围的小村也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站在古堡的门外看到的景色,连绵的绿色,连绵的草场。乡下,完全就是乡下。
这是古堡的“邻居”, 一户院门和篱笆都是用各种开花植物组成的农舍,院子里的木桌子上也摆放着鲜花。
ORIGEN 在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都处在南北重要通道上,位于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或者各种国王和贵族想要去意大利只能取道这里。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古时候苏黎世才是乡下呢,古代苏黎世的年轻人都渴望到这里来寻找升官发财的机会。世事变迁,小村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那个曾经面积很大的古堡也只剩下一个要塞。
这就是ORIGEN夏季音乐节上的演出盛况, 有没有觉得很绚烂啊? 我摸过女主角这件衣服哦:)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剧场经理的勇气和眼光。这是个真正的农村,当地人甚至连剧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在城堡剧场的改建之初,农民们居然在舞台边沿修了一排栅栏!!! 是经理向当地人解释劝说他们拆掉了栅栏,同时他以前卫的眼光和高度的热情给这个音乐节注入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元素。服装是一方面。他还从欧洲各地邀请艺术家到当地住三个月搞创作,最后这些艺术家在音乐节上演出的节目就是在当地创作的! “音乐方面的人好找,好的舞蹈团和舞蹈演员很难联系上。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关系,不妨介绍一些好的舞蹈家到我们村里来。”
FLIX是艾拉公园里一个非常独特的区域,在这里湿地和干燥的山地象马赛克一样交错分布。富于变化的地貌让这里的生物物种格外丰富。 德国《GEO》杂志曾经派了17个科学家在这里进行24小时昼夜不停地观察,结果居然发现了200多种新的动植物品种,在欧洲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之后,这类科考工作不断在FLIX山区展开,据说在三个夏季里,科学家在这片山区发现了160种蜘蛛! 噢,买糕的! 我这辈子见过的蜘蛛恐怕不超过5种, 160种蜘蛛.......有点超过我的想象力范围了。 说来好笑, 我在FLIX的一个小木屋里避雨的时候,一个蜘蛛就从天花板上悬着闪亮的丝线慢慢降落到桌面上,而且任凭同行的瑞士帅哥如何绅士地引导它离开,它就是老往我镜头方向爬。 难道它在暗示我,它是尚未被发现的新品种,要求出镜? 我真是没出息,居然把它给拍糊掉了,就这样,可能一种不为人所知的蜘蛛的发现又要推迟几年了, 哈哈哈哈哈。
在FLIX地区有个美丽的湖,叫MARMORERA, 那天下雨,湖上一片迷蒙,我就没拍。不过在湖边农舍我们遇到了一群漂亮的马,看这眼神,多么温柔:)
我们在一家叫HOTEL PIZ PLATTA 高山饭店里的午饭。食物非常的新鲜而美味, 不过更吸引我的是墙上那些大幅的花卉特写。那不是买来的招贴画,是放大的照片。 “这是谁拍的?”我问。 “我们的大厨啊!给你们做这顿饭的大厨!” 老板娘回答。 噢,你们能想象么? 上面这些精美的摄影和这些诱人的饭菜全是出自一个人的手, 出自一个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的小饭店的大厨的手! 是优美的自然孕育了这样热爱自然与生活的心吧!
玛格丽特(MARGRIT)和她的丈夫阿道夫 (ADOLF) 在海拔将近2000米的地方有个很小饭店,叫SKIHUTTE PIZ PLATTA (跟大厨会摄影的那个饭店名字很象,但是两个村子之间隔了几座山)。我们很幸运,经过特许,开车上的饭店,而大多数人只能徒步一两个小时从山脚走到饭店去。 事实上,这个饭店是为那些路过这里徒步到更高的SAVOGNIN山峰的人准备的。你可以在这里小憩、饱餐,甚至还可以住一夜。
这是小饭店的外墙。 全木的建筑, 窗口照例有火红的天竺葵。有时候我觉得,天竺葵简直是瑞士民居的标志:) 后面那座山就叫PIZ PLATTA.
阿道夫负责掌勺。 他这个灶不是烧电的也不是烧气的,就是烧柴的!小饭店并不通电线,他们自己有小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照明。 玛格丽特给我们的菜肴撒胡椒粉的时候,用了一个装电池的胡椒研磨器,她开玩笑说,那是他们饭店里唯一的电器。
阿道夫的手艺很好,对食材也非常讲究。 他当晚给我们做的一种黑色的粗面条,居然是从靠近我住的地方的意大利村子里固定的店里采购来的! 他说,超市里也能买到这种面,但是干的,没有新鲜的手工做的好吃。我的天! 虽然这里距离意大利比较近,但我算了一下,这采购面条来回怎么也得三个小时! 我想他不会天天做这样的面给客人吃的。我们有口福了:)
暮色降临,壁炉里的木材烧得噼噼啪啪的响, 我们在温暖的小屋里享用美味。外面安静极了,几乎没有一点声音。我问玛格丽特为啥在这里开店, 她指着窗外那座除了当地人几乎无人知晓的PLATTA峰, 慢悠悠地吐出几个字,我想我很多年后都不会忘记她说这句话的神情, 她说:“那就是我的马特宏峰!” (马特宏峰是瑞士最著名的雪山,瑞士阿尔卑斯的象征)
施库尔是瑞士东部格拉宾登州的一个古镇, 深藏于群山之间,因河河畔,是因河区的首府。镇子岁数不小了,据说有两千多岁,从罗马时代起便以温泉闻名,在瑞士素有“温泉之城”的别号。施库尔有二十多种温泉和矿泉,据历代许多医学专家论证,这些泉有各种神奇的养生疗效,古罗马士兵用它来消除疲劳和疗伤,现在施库尔温泉中心则是欧洲最著名的水疗中心之一,每年吸引不少游客。
我们本来没打算去施库尔的。那次我是一时兴起跟来拜访我的新浪名博鸢尾小姐跑到施库尔附近半山上的小村子福坦去度周末。小村古朴宁静,一副仙风道骨,宛如世外桃源。但是仙气太足的地方烟火气就不足了,只有两个饭店,食物种类也屈指可数。于是某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两个馋嘴的女人决定下山进城觅食去。
施库尔的夜色给我们一份小小的惊喜。 那些笨拙而精致的老房子、宁静古朴的小广场、还有因河上的木头廊桥,在幽兰的夜色里象童话,也象梦境。
除掉了夜色的神秘面纱,施库尔并不比周围那些小村子更漂亮。而且我们到的时间不对,阳光太强烈,阴影太浓重,不太合适拍照。不过既然已经来了,就安心随便走走呗。
静下心来慢慢看,施库尔还是美丽的。那些画满壁画开满鲜花的老房子一个挨一个静静地站在阳光下,看着就有一种平和富足的感觉。
尤其这样被鲜花簇拥着的窗子,叫人怎能不喜欢。
跟格劳宾登州各地的泉水一样,这些泉都被鲜花装饰着。泉昼夜不停地流, 花一年一年的开放。
个女孩在泉水边等人。好一阵了,等的人还没来,女孩有一丝丝着急。
等的人还是没来,女孩走了。有马蹄声从广场另一角传来,渐渐近了,好潇洒的两个人。
加载更多
瑞士是山国,虽然从科莫到他那儿的公路距离不过三百来公里,但是中间全是些大山。什么马特宏峰、什么阿莱奇冰川,都在途中。今年春天来得迟,山上还天寒地冻的,俺那金领兄弟是来瑞士泡办公室的,估计什么登山鞋冲锋衣之类的东西都木有带,上山不行。算了,干脆我开到莱蒙湖边见他行了。当年他到葡萄牙开会的时候,也曾经飞机之后再租车,大老远跑到意大利看我的,这次轮到我吧。
于是翻山越岭地开过去,翻山越岭地开回来。主要是聊天吃饭喝咖啡,顺便也拍了一些照片。天气不太好,基本上都是阴天或者小雨,只曾经有过半个多小时极为明亮清澈的夕照,不过那时候我正坐在一个米其林餐厅里啃青蛙腿,吃得正好,聊得正欢,谁舍得跑出去拍照,任那夕阳自己黯淡下去吧。
就上这么一组零零碎碎的片子,莱蒙湖的春天里,于莱蒙湖于春天,它们都只是一些并非最美丽的时刻,而于我,它们依然是一些很动人的瞬间。
VILLETTE小镇,房子都比较简单,可以想象这里古代并不富裕。但那些随处可见的蓬勃开放的花儿,让这些原本显得有些简陋的房子有了一种古朴自然的韵味,挺美。
蒙特勒附近的鲜花之路的花卉真是品种多色彩美,看得人眼花缭乱。有很多种郁金香,有的独特的复瓣郁金香的模样就跟牡丹似的,连珍贵的黑色郁金香我也看到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红的黄的白的橙的虞美人,即使在夜晚的路灯下,它们看上去也是那么的妖娆妩媚。
蒙特勒湖边的大鸟雕塑。
星期天很早就被窗外的鸟叫还有一群不知道集合准备去哪里的孩子们的喧闹吵醒了。睡不着,出门沿湖散步,阴云密布,狂风呼啸,惊涛拍岸。此时,我独自散步在鲜花之路上,时间太早,几乎不见其他人。耳边明明涛声阵阵,却觉得宁静空阔, 柔美的鲜花与狂野的大浪的组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即使是阴天,即使在风中,这些虞美人依旧娇艳。
有人昨夜曾在这里把酒促膝吧,留下两个空瓶子,一个醉了,一个还醒着。
清洁工人起得很早,我刚拍完,他们就把那两啤酒瓶收走了。
加载更多
洛桑附近的拉沃地区(LAVAUX),三十多公里长的葡萄田沿着湖岸连绵展开。 早在一千年前,当地人就在这里开垦山地、建造梯田、种植葡萄。2007年,拉沃的四十个地区和六个葡萄种植园作为“象征着一段重要人类历史的景观” 和“人类在不可逆转的改变和影响下使用土地的突出例子”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我们从沃韦(VEVEY)开车到拉沃的小镇VILLETTE, 把车停在山下,沿着这样的道路向山上的葡萄园走去。
今年春天来得真的很迟,都五月中了,葡萄才刚刚冒出点芽, 梯田还是以土色为主,葡萄园的景色看上去远不如盛夏的满山碧绿或者秋天的层层金黄,但那气势还是让俺兄弟小吃一惊。 他说,前几天我从下面路过的啊,从山下看真不觉得怎么样啊,没想到上来一看感觉大不相同。 我说,别以为你亲眼看到的就是真相,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 是的,换个角度,也许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精彩。
VILLETTE的镇上有个青铜雕像,是意大利著名漫画家HUGO PRATT。此人我不熟悉,据说是西方漫画界里程碑式的的人物,晚年定居洛桑附近。
葡萄还不见踪影, 田里蒲公英和各种野花开得正欢,倒也春意盎然。
某户人家的葡萄田边有个小花园,花下有古朴的木质长桌和长椅。等到夏天的傍晚,主人坐在这里望着正在蓬勃生长的葡萄喝上一杯,憧憬一下秋天里的丰收景象,一定特有幸福感吧!
穿行在葡萄园里的火车,车次很多。等到葡萄叶子都绿了的时候,红色的火车从绿叶的海洋中呼啸而过,那景象应该更拉风吧。
那天下午天上有很多云,层层叠叠的很有层次, 云下是开阔的湖面和无边的葡萄园,看上去很壮观。不过我拍的全景都效果不佳,因为天色还是太亮了,要拍出云的层次,地面的葡萄园就全黑了,如果按照葡萄园测光,天空又过曝了,只剩一片白。 其实我知道会是这样的天气的, 我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带我的阴天利器渐变镜,最后还是决定不带。
加载更多
糊里糊涂地找了个湖边的地下停车场,糊里糊涂地随便找了一家停车场马路对面的很小的餐馆,推门的时候赫然发现人家是2012年米其林红色指南推荐餐厅。于是,我就把那一天最美好的光线消耗在那些在欧洲难得一见的煎蛙腿上了。
吃晚饭,随便在湖边走走,夕阳已经躲进西边紧贴湖面的云背后了,湖面上还有最后半抹余晖,柔和清亮。
湖边的情侣。
几个年轻人围着一个手机在看音乐视频,好可爱。
湖边的雕塑
有天鹅从标志性雕像前悄然游过。
旅行就是告别自己过日子过腻了的地方,去别人过腻了的地方看风景吧。即使是一样的风景,换个地方感觉又不同了。其实我生活科莫湖边也很多天鹅,其实我觉得科莫湖比莱蒙湖景色更多变更有趣味,在科莫我拍天鹅都拍得快吐了。可站在莱蒙湖边,又拍天鹅了:)
我又回到了瑞士恩嘎丁山区的偏远小村福坦(Ftan)。
就算是我矫情吧, 我觉得人和地方就是有缘分的, Ftan于我,就是那种不是故乡也让我思念的地方。 前年夏末一个人“私奔”至此,无可救药地爱上,听旅馆的老板说,每年六月的Ftan是花的海洋, 便心心念念地要在六月重返, 不料去年六月家中突发变故仓促回国;今年六月又因为跟朋友们早就约好了别的旅行,也只好暂时放下Ftan。
天渐渐热了。在一个有点烦躁的夜晚,我想起了Ftan。 已经是七月中了,花海没了吧, 但宁静和凉爽应该还在那里。去吧!
于是在Ftan宁静的黄昏里, 又见到那张已经熟悉了的脸。我已经是第三次入住的那家家庭旅馆的老板说,这里现在很静,游客大约在一周之后才会陆续到来。 游客还没来,花儿们却已经走了。 晚饭的时候餐馆活泼开朗的女服务员说:“现在是割草的时候了,花都被割掉啦!两周前,那些花儿有人的腰那么高,嘘----嘘----嘘----,到处都是!”她一边瞪着圆眼睛用升调夸张地“嘘”着, 一边用两手四下比划铺天盖地的样子,实在可爱之极。
乡下人起得早,村里的小超市和面包店周六上午7点半就开始营业了,我也入乡随俗一早端着相机独自游逛。虽然山坡上的野花基本割光了,但村民们院子里的花儿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也看见大片的花田。这是阿尔卑斯刺芹, Alpine Eryngo, 也叫“阿尔卑斯皇后” (Queen of the Alps), 原本是野生植物,因为根部可以用于蔬菜和糖果,叶子还可以药用,村里便有人种植了。淡紫色的花在照片上不显眼,晨光里看着非常优雅精致。
山坡上草地都割过了,只在陡峭的地方有些漏网之鱼,比如这些妖娆的野罂粟。
野罂粟其实见得多了,尤其是俗称“虞美人”的那种,纤巧得象纸花一样。这可不是虞美人,这野罂粟的花比我拳头还大,而且色彩明丽极了,妖娆奔放得让人无法忽视。
在割草机错过的角落, 果然有不少高高的野花,这是Creeping Bellflower,一种桔梗花,蓝色小铃铛在风中沉默无声。
加载更多
地球似乎越来越不对头了,今年好多地方都气候反常。
在瑞士、意大利一带的阿尔卑斯山南麓,这个冬天雨雪特别多。山下下雨绵绵不绝造成多处洪水泛滥,山上下雪没完没了象是要把世界给埋了。
前几天在瑞士国家旅游局的微博上看到提切诺地区的BEDRETTO小村的照片,厚厚的积雪铺天盖地,气势不输《爸爸去哪儿》中的雪乡,而那份清净是如今一夜爆红成热门景点的雪乡所没有的。提切诺与意大利接壤,是瑞士的意大利语区。从我住的意大利科莫到BEDRETTO的路程,开车也就是一个来小时。周五,中国人的元宵节和西方人的情人节凑到了一块儿,亲人在远方,爱人没出现,一个人的节日,玩不了奋不顾身的爱情,决定送自己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旷工”半天,上山看雪。
沿着纵贯瑞士南北的E2号高速开到GOTTARDO山口前下道,拐了两个弯,汽车开进了这样的道路。哎妈呀,两边的“雪壁”足足有两辆车叠加的高度,这哪里是路,这分明是积雪中挖出的一条壕沟!这两张照片是后来我下车步行拍的,好歹还算看到了别的车,而我刚开进这条路的前十分钟,真的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天地间一片死寂的雪白,两边看不到头的雪碧弯弯曲曲不知延绵向哪里,那种感觉,神秘,诡异,极不真实。
每一个独自走在旅途中的人,都有过很多豪情万丈或者心旷神怡的时刻,也肯定都有过惊慌不安或者茫然无措的时刻。此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冰天雪地里,不安情绪开始悄然生长,一点点蚕食原本充溢于心的豪情。
我对雪天开车是有心理阴影的,十几年前,从意大利雪地狂奔到德国,一路都很顺利(欧洲的高速下雪天还是清扫得比较及时的),结果进了法兰克福城,目的地就在眼前了,我的小车忽然玩起花样滑冰,一头扑向路边的电线杆后还转了好几个圈,就此含泪送别我的第一坐骑。
啊呀,今天不要又出啥事吧!这天寒地冻的鬼地方,出了事都没人知道!要不,前面找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在人家门口停车位停下来四下走走好了
开了一阵,终于路边出现了人家,可房子在山脚斜坡上几乎都快被雪给埋了,至于停车位么,你看看上图中主人家自己的车是怎么停的!
好奇心油然而生。很奇怪那主人停车之后怎么爬上坡上的房子去。张望了一阵,发现雪壁间有一条最多两人并肩的宽度的窄沟,沟前有脚印,就走了进去。
又往前开了一阵,总算看到一个小村,村口的停车场不算小而且积雪清扫得挺干净。好吧好吧,BEDRETTO咱不去了,就这儿了,一样是山村雪景,干么非得去BEDRETTO。旅行吧,有时未必非得要到事先计划好的目的地,这事跟谈恋爱也差不多,你以为你喜欢某个人,其实你喜欢的是某一类人,那个人或许你够不着,但同一类的多的是,该变通的时候就要变通。
停车的时候遇到一对老夫妻,像是从外面采购回来,大袋小包卸货。问他们是不是住在这村里,他们说,只是在这里有间房子,这次过来住个三五日,让自己换个环境,享受一下清净。嗯,这环境是够清净的。
这是村口的公共汽车站,已经被大雪变成了黑杆白蘑菇。看了一下牌子,这村子叫FONTANA PAESE,意大利文PAESE相当于英语的COUNTRY,有“国家”的意思,也有“乡村”的意思, FONTANA是喷泉,那这村就叫“喷泉乡”了?
这是村口的公共垃圾箱。以前看到瑞士的一些垃圾箱放在这样的小掩体里,不太理解,现在算是明白了,要没这小掩体,遇到这样的大雪天,您怎么倒垃圾!!!
加载更多
两个小时的车程过得很快, 我又站在了SILS湖边。 话说这湖于我也算是老朋友了。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季节,我第一次到这里徒步。我所有博文中的第一篇《保存那些经过的时光》 里那张雪山倒影在碧湖之间的照片就这个湖; 而第四篇《怀念那个瑞士的秋天》写的就是那次徒步的经历。2010年10月,我跟花子、小九去瑞士南部魔鬼冰川玩也曾在这里短暂停留,那次虽然湖上雨浓雾重,但云开雾散时也曾看到片刻灿烂, 那年秋天的湖,留了一张照片在博文《阿尔卑斯,借你一双黄金眼》里;2012年9月中,跟来自波兰印度澳大利亚瑞士等地的几个朋友一起《徒步瑞士,从欧陆大分水岭到海蒂的小屋》,那次徒步的终点也是SILS湖。
只是每次说这一带的地名都要纠结一通, 因为这里靠近意大利又位于罗曼什语区,而瑞士第一大语言是德语,所以这湖其实有三个名字,各种旅游资料凭高兴随便叫。意大利语叫SILS湖(LAO DI SILS),罗曼什语叫SEGL湖(LAI DA SEGL), 德语SILSER湖(SILERSEE), 最后看了英文的维基百科,写的也是SILS LAKE,跟意大利语名字一样,那就SILS湖吧!
说不清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反正转眼之间,一年又过掉了四分之三。本来每年夏天都要到阿尔卑斯山上徒步的,今年不知怎么就没去成,眼见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过一阵山上就没法徒步只能滑雪了。
去的地方距离我住的意大利科莫只有一百三十多公里,我是自驾的。那天我还遇到了两批年轻的中国人,估计是留学生吧,其中有十几个是从苏黎世乘火车到圣莫里茨的。如果从米兰出发,乘火车到瑞士卢加诺(LUGANO)转圣莫里茨,再乘瑞士邮政巴士(POSTBUS), 也可以到达。
我们是沿着科莫湖一路向北开,翻过SPLUGA山口就到了,虽说山路崎岖一点,但一路上都是好风景。如果从科莫直接进入瑞士国境走高速,道路稍微远一点,花的时间也一样,只是风景要相对单调些了(相对而已)。
在湖边停了车,一眼望去,对岸那几颗落叶松几乎跟十年前照片里的一模一样。十年了,这里的天空依旧这样蓝,水依旧这样清,秋色依旧是这般灿烂,置身其中,依然觉得眼前的风景是这般恬静而壮丽。
这次徒步的路线如上图,在湖边一个叫Cadlagh的小村附近上山, 走到曾经作为电影《海蒂》的拍摄背景的GREVASALVAS小村,再下山沿湖走回来,全程10公里左右,路程短、风景好、难度低,绝对属于爽心悦目老少咸宜的休闲徒步路线。
就是这样的山路啦,坡度非常小,如果愿意的话,我大可健步如飞。不过这样的好天气,这样的好风景,纯粹把徒步当做锻炼身体是不是有点太可惜,还是一路走一路拍吧,反正随时停下来举起相机按快门,拍出来的照片都不可能太难看。
又站在这堆石头前了。十年前,我就曾站在这里面对薄雾翻滚的湖面和晨光中宛如火炬般的松树大呼小叫按下快门。
十年了,这些树似乎长得比我的白发慢多了。
从山上看我们来时的路。
加载更多
评论(3)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