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个为梦想而生的城市,车水马龙,石屎钢筋。我对“深圳人”的概念很模糊,但印象却很清晰——生活在深圳的人,很懂得享受生活。几代人的耕耘,造就了如今的繁华,人们在埋头苦干一个礼拜后,往往对放松身心有着强烈的欲望。而在离市中心很远的西冲,在这样的欲望的驱使下,成为了深圳人洗去烦嚣的理想天堂。
西冲,背山面海,春暖时必定花开,夏至时有美丽的大海,秋冬时人烟逐渐稀少,但也绝对是个冥想的最佳场所。
应朋友之邀,在一个阴雨的天气里,我们驱车到西冲,虚度一下难得的两天假期。我对大海总有莫名其妙的向往,一听到去海边,总会鬼使神差地答应。
头一天晚上和朋友喝了酒,我的头就像这鬼天气一样阴阴沉沉,在车上一路迷迷糊糊地从广州一路睡到了西冲。大概三个小时吧,朋友就招呼我下车来到我们住的客栈的餐厅,不一会我们的午餐便上桌了。
看到这么清新的家常菜式,我的食欲马上上来了,一改原先昏沉的状态,还没等去洗手的朋友回来,我已经开始狼吞虎咽了,因为实在是饿了。菜式的味道很不错,就像在农庄里吃农家菜那样原生态的感觉,让人很满足。
菜饱饭足后,朋友们去登记拿房间了。我本身没有啥行李,而且他们在排队等登记,我觉得无聊,就拿着相机在这客栈的院子周围转转。
早有听闻,西冲鹤薮村是一个有名的古村,而我们住的这客栈,就取“古村”为名,整个格调也是名副其实,有点古老的味道。但我看这小楼,怎么都不像有那么多房间,能让这么对游客在排队登记入住的感觉。出于好奇,我便问服务员:“请问你们这栋小楼有这么多客房吗?”服务员很有礼貌地说:“我们的客房都在后面的巷子里,一排排整齐的由老瓦房改建的就是,您可以去参观一下。”听完后我就更好奇了,把身份证甩给朋友,我自己便到后巷去转悠。
从巷子进去,拐个弯,便看到了服务员所说的老瓦房。一路上看见许多民宿和客栈,这里确实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家“古村客栈”的客房清一色由老瓦房重新装修而来,店家也很有心思的在巷子里头布置了很多复古风格的元素,例如门牌,灯笼,等等。
转悠了一圈,发现店家的小贵宾很喜欢跟着我,眼神总是带点小幽怨。
可能它也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吧,毕竟到处都是潮湿的,毛发沾了水,肯定是不舒服的。
走这走着,忽然看到一家有点像四合院的院子,恰巧服务员在里头收拾房间,便征求了统一入内参观。服务员介绍道,这个院子叫“秀才房”,是客栈最大的套房,里面一些原来的装饰被老板特意保留下来,如此强的文物保护的意识在现代商人当中极其罕见了。
这种老式瓦房,房顶一般都比较高,所以客栈都把房间改建成小复式的结构,这样便很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老板的心思也可见一斑。
参观完了秀才房出来,我又在巷子里随便转悠了一下,此时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旧旧的石板路面湿润而光滑,很安静,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狗吠,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由心底弥漫。直到朋友们打电话叫我回去房间,我才加快脚步,走回前台和他们会合。
过了约莫半小时,朋友们休整完毕,便建议驱车去往不远的天文台附近眺望海湾的景色,我当然也是欣然前往。
汽车在山路经过九曲十八弯,顿时一片开阔,我的大海情怀又犯了,面对着大自然,内心总是莫名的感动。
几百公里之外正在刮着台风,而这里的风也不小,断崖底下,海浪疯狂地拍打着礁石,轰隆的巨响萦绕在耳边,不敢想象,如果此时人站在底下那礁石上,是怎样的感觉?是否会有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情怀?如果可以,我真相尝试。
回头望去,便看见另一座山岭,似乎有路,我便建议同伴们驱车前往猎奇。朋友们也是爱好新奇之人,二话不说,便立马出发。当走近了,才发现真的有路,是沿着山脊修建的栈道。
拾级而下,海浪的声音越来越大,风的怒吼也越来越刺耳,心中的情绪也随着大海越发澎湃。走到栈道的尽头,果然,惊涛骇浪,异常险恶,让人不敢再进一步。
在此矗立良久,天色渐晚,本来就不期待的日落,也没有给我们带来惊喜。同伴们拍够了照片,便欲返回。回头一看,乍然发现我们刚才一路走下来的栈道,宛如天梯,大家都惊呼不已,多半是埋怨我走得太远,如今要爬很高的阶梯回到停车处。
好不容易,我们回到了停车处,取了车子,径直往客栈开去。同伴们一路上在讨论晚上吃什么,我并没参与讨论,还沉醉在刚才的惊涛骇浪中,希望明天会有惊喜。
评论(0)
写评论...